梨木皮

藥材名稱:花臉細辛

名稱出處:《四川中藥志》

概況

異名:花葉細辛、翻天印(《四川中藥志》),水馬蹄(《中國藥用植物圖鑑》),土細辛(《常用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大葉馬蹄香的帶根全草。

原植物:大葉馬蹄香Asarum maximum Hemsl.,又名馬蹄細辛(《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壯。根莖匍匐,長可達7cm,直徑2~3mm,根稍肉質,直徑2~3mm,葉片長卵形、闊卵形或近戟形,長6~13cm,寬7~1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長3~7cm,寬3.5~6cm,葉面深綠色,偶有白色雲斑,脈上和近邊緣有短毛,葉背淺綠色,葉柄長10~23cm;芽苞葉卵形,長約18mm,寬約7mm,邊緣密生睫毛。花紫黑色,直徑4~6cm,花被管鍾狀,花被裂片寬卵形,長2~4cm,寬2~3cm,中部以下有半圓狀汙白色斑塊,幹後淡棕色,向上具有數行橫列的乳突狀皺褶;藥隔伸出,子房半下位,花柱6,頂端2裂,柱頭側生。花期4~5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4卷.188頁.圖版4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00~800m林下腐殖土中。分佈於湖北和四川東部。

生藥

栽培:宜陰涼溼潤環境。以腐殖質豐富而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用分株繁殖,於9~10月將老蔸挖起,剪斷地下莖,掰分成單株,按行株距各17cm穴栽,深7~10cm,覆土以不蓋過心芽為宜,蓋後壓緊,並施入人畜糞水。次年返青後,注意拔草,生長旺盛時再追肥1次,冬前結合培土可撒施腐熟堆肥或廄肥。蟲害有蛞蝓及蝸牛,可用生石灰粉防治。

採集:春、夏季採收,洗淨,晒乾。廣西則在冬季採收全株,洗淨,風乾。藥材產於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江蘇、浙江、廣西等地。

鑑別:根莖粗壯,直或弧形彎曲,長5~10cm,直徑3~4mm,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有多數環節,頂端殘留皺縮的葉基或幹縮的葉片,下部具少數細根,斷面粉白色。葉片皺摺,質脆,枯綠色或枯褐棕色,展平心臟形,表面有花斑,葉柄細長,紫褐色。氣微香。以色帶黃綠、根條肥壯、質地粉白者為佳。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稍晾,切段,晾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藥性

性味:辛,溫。 ①《四川中藥志》:“辛、微苦,溫。”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有小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肺,脾二經。”

功效:解表散寒,止咳鎮痛。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咳喘,風溼痛,跌傷。 ①《四川中藥志》:“散寒止咳,祛痰除風。治風寒溼邪頭痛,咳嗽鼻塞聲重。”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溫經散寒,止咳定喘。治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溼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研末,0,6~0.9g。

使用注意:《四川中藥志》:“體虛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婦忌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四川中藥志》:“治風溼感冒,頭疼身痛:花臉細辛、防風、蒼朮、茯苓、陳皮、羌活。水煎服。” ②《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散瘀血:花臉細辛、紅牛膝、紅澤蘭、透骨消。泡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