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柳根
藥材名稱:金礞石
名稱出處:《中藥志》
概況
異名:礞石(《嘉祐本草》)。
基源:金礞石為變質岩類岩石。
原礦物:金礞石一般指蛭石片岩或水黑雲母片岩。粉砂岩系四川成都作為金礞石藥用。
歷史:金礞石古代本草未有記載。始載於近代文獻《中藥志》,與青礞石並列統稱為“礞石”。《中國藥典1963年版》(一部)以“金礞石”為正名而收載,以後歷版藥典均載。
形態:蛭石片岩主要由蛭石鱗片及少量水黑雲母、少量普通角閃石、少量石英組成。具片理構造,故稱為蛭石片岩。呈淡棕色或棕黃色;硬度低,可在硬紙上書寫。條痕淡棕色。
水黑雲母片岩 主要由水黑雲母,次為蛭石及少量普通角閃石和石英組成。具片理構造。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硬度低。
產狀:蛭石片岩和水黑雲母片岩大部分由黑雲母類經風化作用形成的產物。
產地 主產於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粉沙岩與蛭石片岩或水黑雲母片岩不同處:主為細碎屑組成的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一般長8~15cm,寬5~10cm,厚5~8cm。具明顯稜角;表面粗糙。土黃色,光澤暗淡。質較硬,用小刀需稍用力才可得到一劃痕。無膨脹。
生藥
採集:採挖後,除去雜石和泥沙。
鑑別
性狀:蛭石片岩:主為鱗片狀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多數呈不規則碎片狀或粒狀。直徑0.1~0.8cm。有的呈不規則扁塊狀或厚板狀。長2~10cm,寬2~5cm,厚0.6~1.5cm。無稜角,斷面可見層狀。淡棕色或棕黃色;金黃色光澤。質較軟,可在紙上書寫,並留下淡棕色劃痕。
水黑雲母片岩 均為小鱗片組成的不規則塊狀。黃褐色或深鐵黃色。金黃色或銀白色光澤。
理化:取金礞石加熱,即層裂或散裂,迅速膨脹約5~6倍,鱗片變為彎彎曲曲似蛭蟲形狀;呈銀白色或淺黃色光澤;重量顯著減輕,可浮於水面。水黑雲母片岩加熱後膨脹較小,僅2~3倍。
加工炮製:常用炮製品有金礞石和煅金礞石。 ①金礞石揀去雜質。 ②煅金礞石取淨金礞石,置適宜容器內,用武火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研碎。或與等量火硝拌勻,煅至煙盡放涼,水飛極細粉。
貯藏:放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金礞石主要礦物成分,為蛭石或水黑雲母,少量普通角閃石及石英[1]。化學全分析含S1O235.50%,Al2O312.44%,Fe2O39.12%,FeO1.66%,T1O20.70%,P2O50.40%,MnO0.15%,CaO4.07%,MgO8.49%,K2O2.117%,Na2O1.95%,H2O2.55%,CO20.58%。並含Pb、Zn、Cu、Ni、Cr、Co、V、Mg、Ga、P、Ti、Mn、Y、Yb、Zr、Be、Ba、Sr、Ca、Fe、Al等元素[2]。
參考文獻
[1] 藥物分析雜誌 1986;9(6):340。
[2] 中國礦物藥 地質出版社,198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