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姑葉
藥材名稱:甕菜癀
名稱出處:福建
概況
異名:馬蹄癀草、寶劍草、犁頭草(《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柔毛堇菜的全草。
原植物:柔毛堇菜Viola principis H.de Boiss.
形態:具長柔毛草本。根彎曲,如鼠尾,末尾尖。莖細而彎曲,匍匐狀,長12~30cm,生茸毛,幼時毛茸更多。基出葉具長柄,長6~7.5cm,有茸毛;葉片寬卵形、卵圓形或近圓形,長3~6cm,寬2.4~4cm,先端短尖,中部漸闊,基部心形而開闊,兩側稍呈圓耳狀,全緣,有毛茸,從葉緣及葉脈較多。莖生葉互生,排列稀疏,頂端葉片較小,向下漸大。花兩側對稱;萼片5,披針形或狹披針形,有白色長柔毛;花瓣5,白色,距短,大約5mm。果橢圓形,長約7mm,無毛。花期秋季。(圖見《中國植物圖鑑》.910頁.圖3549)
生境與分佈:生於原野溼地。分佈於中國南部。菲律賓也有。
藥性
性味: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消瘰。
主治:疔瘡,瘰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中藥大辭典》:“治瘰癧:甕菜癀鮮根45g(幹品20g),瘦肉60g。同燉服。” ②《中藥大辭典》:“治疔瘡:甕菜癀和紅糖、冷飯及蝸牛7粒,搗爛敷患處,或單用鮮草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