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杜莖山
藥材名稱:喉嚨草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植物誌》
概況
異名:旱仙桃草(《中國藥用植物誌》),仙牛桃、金牛草(陝西)、清明花(貴州),小一口血(《四川中藥志》),喉痺草(浙江),佛頂珠(《草本便方》)。
基源:為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點地梅的全草或果實。
原植物:點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
形態:一或二年生無莖草本。全株被節狀的細柔毛。葉通常10~30片基生,圓形至心狀圓形,直徑5~15mm,邊緣具三角狀裂齒;葉柄長1~2cm。花葶直立,通常數條由基部抽出,高5~12cm;傘形花序有4~15朵花;苞片卵形至披針形,長4~7mm花梗長2~3.5cm;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長2~3mm,有明顯的縱脈3~6條;花冠白色,漏斗狀,稍長於萼,直徑4~6mm,5裂,裂片約與花冠筒等長;雄蕊著生於花冠筒中部,長約1.5mm;子房球形,花柱極短。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mm,頂端5瓣裂,裂瓣膜質,白色。花期2~4月;果期5~6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59卷.1分冊.159頁.圖版40)
生境與分佈:生於草地、路旁、牧場上。中國廣泛分佈。
生藥
採集:清明前後採收全草,晒乾。
藥性
性味:①《全國中草藥彙編》:“苦、辛,寒。” ②《貴陽民間藥草》:“辛、甘,微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咽喉腫痛,口瘡,赤眼,偏、正頭痛,牙痛,風溼,哮喘,淋、濁、崩、帶,瘡,跌打,燙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蛇傷,諸淋,塗火疔瘡,泡酒掃毒除腫。” ②《中國藥用植物誌》:“治喉痛,跌打損傷。” ③《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偏正頭痛,牙痛。”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扁桃體炎,咽喉炎,口腔炎,急性結膜炎,跌打損傷。” ⑤《四川中藥志》:“治遺精,崩症及寒溼帶下而虛弱者。” ⑥《貴陽民間方藥集》:“新鮮果實液汁點眼,可治眼熱,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外治蛇咬傷,湯火傷,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搗敷或研末摻。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陽民間藥草》:“治跌打損傷或久坐腰痠腰痛:佛頂珠30g,仙桃草15g,亂頭髮3g。泡酒250g,每日2次,每次服量不超過30g。”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五淋白濁:佛頂珠30g,苦竹30g,白糖30g。加水300ml,煎湯200ml,分3次服。”
單方應用:①《貴陽民間藥草》:“治咽喉腫痛,白口瘡:佛頂珠為極細末,吹在患處。” ②《貴陽民間藥草》:“活咯血:佛頂珠9g,炕幹研末兌酒吞服。” ③《貴州草藥》:“治風溼關節痛:佛頂珠15g。水煎服。” ④《雲南中草藥》:“治哮喘:鮮天星草30~60g。水煎服。” ⑤《上海常用中草藥》:“治偏正頭痛、牙痛、風火赤眼:點地梅9~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