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教學設計
杜牧《山行》教學設計
杜牧的《山行》構思新穎,佈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
一、教學目標:
1. 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 理解詩的主題,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二、三
三、教學用時:1課時
四、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引兒歌《秋葉飄飄》課文《秋天》讓學生談對秋葉和秋天給人的聯想。(秋葉多彩:美麗愉悅、歡快明朗;草木枯黃搖落:暗淡傷感;碩果累累:豐收喜悅)素有“小杜”之稱的唐代詩人杜牧也對秋天情有獨鍾,讓我們隨杜牧一起順著山路而上,走進深秋的山林。
學生齊讀詩文。
(二)檢查預習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晚唐一位著名詩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文學方面,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鍊、自然,很多名篇為後人所傳誦。由於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後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與李商隱並提,稱為“小李杜”。
2、《助學》的預習積累。
(三)學習詩作:
一讀:識秋物,賞美景
解題:山行,你認為是什麼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聽讀時在詩中畫出)
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葉,霜葉
2、這麼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麼?
霜葉
3、作者喜歡楓葉的原因是什麼?(用詩中句子回答)
霜葉紅於二月花
4、正是這樣的楓林晚景使得作者驚喜之情難以抑制,作者的什麼動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
停車 駐足
5、讓作者停車駐足的是霜葉的紅,“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眼裡深秋的紅葉有什麼特點?
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鮮豔、紅得旺盛、紅得有生命力;讓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機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6、詩人為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裡有寒山、石徑、白雲、人家、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但是詩人更心儀的是深秋的紅葉!作者是用什麼手段表現出來的呢?
(和二月的紅花對比)
二讀: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對比引導)
楓葉紅於二月花
霜葉紅於二月花
把“霜葉”改為“楓葉”,比較體會: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豔麗,還具有怎樣的美?
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經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8、小結
至此,杜牧筆下的.紅葉內涵更豐富了:經過風霜洗禮這後,楓葉更顯其紅豔和勃勃生命力。詩人激賞的正是楓葉的這種獨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於是否有天生的麗質,更在於能否經受後天的磨鍊。這樣,這句詩不僅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這一切的精彩,就緣於作者從司空見慣的事物身上,用凝練的語句表達出自己特殊的心靈感悟的,超越常規的立意。
9、正是因為這種超越常規的立意,這句話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成為千古的名句,那麼,從寫作角度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
學生回答之後師作結:
好文章,不僅要表現寫作物件的特點,而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寫出表現自己在那一時、那一地特殊感悟的話語,才可以使我們的文章構建超越常規的立意,才可以使我們的文章真正的亮起來。反之,光有一些約定俗成套話,文章是沒有個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現在就讓我們們穿越時空,和杜牧進行心靈上的對話,用現代優美的文字,解讀他留給我們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