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夾竹桃

藥材名稱:酸橙

名稱出處:《廣東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枳殼(《廣東中草藥手冊》),酸柑(《彩色生草藥圖譜》),枳實(《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芸香科柑桔屬植物酸橙的幼果。

原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C.vulgaris Riss;C.bigarradia Michel),又名枳殼(四川、江津)。

歷史:酸橙一名,在中國曆代文獻和本草中,未見記載。可能由英文Sour Orange翻譯而來,有關專家研究,認為中國古代文獻中的橙,除甜橙,香橙外,還包括有酸橙在內。酸橙由於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故品種很多,如朱欒,回青在歷代文獻和本草中都常見記載。《桔錄》謂:“近人難得枳實……取朱欒之小者,半破雲日暴以為枳,異方醫者不能辨,用以治疾亦愈,藥貴於愈疾而已,孰辨其為真偽耶。”《遊宦紀聞》謂:“有一種曰回青”(回青即代代花)。酸橙品種雖多,但正品酸橙在中國栽培並不普遍,而目前市上所稱的酸橙,大多為柚橙的雜種,藥材商品中的江西枳殼,即這一型別。本品已載入《中國藥典》1985年版。

形態:常綠小喬木,通常高3~6m,小枝綠色,具稜角,有小刺;陡長枝肥壯,針刺長達5~8cm。葉互生,單生複葉,革質;葉柄長1.2~1.8cm,有狹翼或為倒心形;葉片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5~11cm,寬2.5~5.5cm,先端漸尖,鈍圓微凹,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具微波狀鋸齒,兩面無毛,具透明腺點,上面深綠色具光澤,下面綠黃色。花腋生,單生,叢生或為總狀花序,兩性,但常有12%~15%的雄花,花軸花梗無毛;花白色,芳香,較大;萼片杯狀,宿存,綠色,5裂,常有緣毛,結果時增大;花瓣5,復瓦狀排列;雄蕊25~28,插生於花盤四周,花絲常合生成若干束。柑果,高扁圓形,紅橙色,橙色,或檸檬黃色,具光澤,油胞平生或下凹,果皮與瓤瓣易剝離,白皮層棉絮狀,瓤囊10~11,中心柱空虛;種子卵形,略扁,外種皮淡棕色,內種皮淺紫褐色,多胚。花期3~5月,果期10~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846圖)

生境與分佈:長江以南各省均有零星栽培,以浙江、溫州、黃岩及四川江津一帶較多。

注:酸橙幼果、落果主作青皮、枳實,未聞作為陳皮。

化學性質

果實含維生素C[1]、橙皮甙(Hesperidin)、新橙皮甙(Neohesperidn)[2,3]、川陳皮素(Nobiletin)、5-氧-去甲基川陳皮素(5-ODesmethyl-nobiletin,即5-Hydroxy-6,7,8,3′,4′-pentamethoxyflavone)[4]、對羥福林(Synephrine)、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5]、柚皮甙(Naringin)、野漆樹甙(Rhoifolin)、忍冬甙(Lonicerin)[6]。

葉含柚皮甙、野漆樹甙、忍冬甙[6]。

參考文獻

[1] CA 1964;60(9):11044b。


[2] Chemical Plant Taxonomy 1963:343。


[3] 藥學雜誌(日) 1942;62(10):466。


[4] Indian J Chem 1964;2(11):462。


[5] 中草藥通訊 1976;(5):6。


[6] Nippon Nogei KagaKu Kaishi 1961;3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