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拐棗

藥材名稱:橄欖核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基源: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橄欖的果核。

原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Pimela alba Lour.)

餘項參見“白欖根”條。

生藥

採集:果實成熟時,收集果核,晒乾。

藥材主產於福建,此外,廣東、廣西、海南亦產。

鑑別:果核呈稜形,兩頭鈍實,紅棕色,上有6條稜線,質堅硬,不易碎;剖開內有3室,其中各有種子1粒。種子細長稜形。種皮棕紅色,內為白色種仁,油性足。無臭。

藥性

性味:《綱目》:“甘、澀,溫。”

主治:消諸魚骨鯁,治胃痛,疝氣,腸風下血。 ①《綱目》:“磨汁服治諸魚骨鯁,及食鱠成積,又治小兒痘瘡倒黶。燒研服之治下血。” ②《本草備要》:“燒灰,敷疰疳。” ③《本經逢原》:“灰末,敷全瘡無瘢。生核磨水,搽瘢漸滅。” ④《本草再新》:“治肝胃氣,疝氣,消疽瘤。” ⑤《嶺南採藥錄》:“磨碎塗眼,去眼膜。”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6g;或磨汁。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磨汁塗。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綱目》:“治陰腎

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樝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6g,空心茴香湯調下。” ②橄欖散(《楊氏學藏方》)治腸風下血久不瘥者:橄欖核,不以多少,燈上燒灰為細末,每服6g,陳米飲調下,空心食前。 ③《中國民間草藥方》:“治凍瘡潰爛:橄欖核灰6g,絲瓜絡60g,田螺粉6g,芝麻油12g。將藥物研細末,調拌均勻成膏,外搽塗患處。”

單方應用:①《乾坤生意》:“治耳足凍瘡:橄欖核燒研,油調塗之。” ②《福建藥物志》:“治咽喉腫痛:將橄欖核燒灰存性後加10%冰片,共研末吹喉。” ③《食物中藥與便方》:“治魚骨鯁喉:青果核磨汁,用作含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