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拐棗成熟時散文

又是一年拐棗成熟時散文

  又是一年拐棗成熟時散文

  在這枝葉落盡,百花凋零,草木將枯的初冬,一切似乎都讓人感到寒冷。北風呼呼的刮個不停;早晨推開門,門前的菜地裡就是一層白霜;河裡的水,又冰又涼;身體虛弱的老太太穿著棉襖,雙手抱著爐,還不停的阿奇阿奇咳嗽。人與人見面也不再握手,而是簡單的寒暄,寒暄過後,匆匆地走向自己的崗位。但我的家鄉卻十分例外,沒有什麼感冒的,那是因為有一樣東西讓人感到驚奇,它讓人眼睛一亮,全身溫暖,彷彿時間又回到那陽光明媚的春天,那就是——家鄉的拐棗成熟了。

  據記載拐棗具有醫用價值,可治療多種疾病。其果梗、果實、種子、葉及根等均可入藥,中藥稱其果實為枳椇子。其藥用最早見於《唐本草》。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它“味甘、性平、無毒,有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功同蜂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闢蟲毒”。拐棗果梗釀製的“拐棗白酒”,性熱,有活血、散瘀、去溼、平喘等功效。民間常用拐棗酒泡藥或直接用於醫治風溼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症。特別是對地下、井下、水下、潮溼環境下從事工作和勞動的人,更具有保健作用。在中醫上,其種子、木質入藥,有清熱、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古書中對其解酒毒,有很多趣聞記載。陸璣《疏義》雲:“……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甕中,酒化為水也”。元代《本草衍義補遺》中記有:“一男子年三十餘,因飲酒發熱,又兼房勞虛乏。乃服補氣血之藥,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熱如故。此乃氣血虛,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須雞距子解其毒,遂煎藥中加而服之,乃愈”。《本草綱目》中也記有:“枳椇,《本草》只言木能敗酒,而丹溪朱氏治酒病往往用其實,其功當亦同也。按《蘇東坡集》雲:眉山揭潁臣病消渴,日飲水數鬥,飯亦倍常,小便頻數。服消渴藥愈年,疾日甚,自度必死。予令延蜀醫張肱診之。笑曰:君幾誤死。乃取麝香當門子以酒濡溼,作十許丸,用棘枸子(枳椇子)煎湯服之,遂愈。問其故。肱曰:消渴消中皆脾弱腎敗,土不制水而成疾。今穎臣脾脈極熱而腎氣不衰,當由果實、酒物過度,積熱在脾,所以食多而飲水。水飯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麝香能解酒果花木毒。棘枸亦勝酒,屋外有此木,屋內釀酒多不佳。故此二物為藥,以去其酒果之毒也”。其木汁入藥,可治狐臭。《本草綱目》載有一例雲:“用橘枸樹(即拐棗)鑿孔,取汁一二碗,用青木香、東桃、西柳、七姓婦人乳,一處煎一二沸。就熱,於五月五日雞叫時洗了,將水放在十字路口,速回勿顧,即愈”。此說帶有迷信色彩,可能有些玄虛。

  當然一說起拐棗,我總想起了童年我們這些饞貓。那時候,家家戶戶的孩子特別多,每到拐棗豐收的季節,,因為沒有別的可以拿來吃的和玩的,我們三五成群的來到拐棗樹下,爬上拐棗樹,用力一搖,地上則撒落一層薄薄的一串串的拐棗。我們這些饞貓別提有多高興了,把這些拐棗一串串撿起來,一頓瘋吃,吃的我們不能再飽。就連出的氣都帶著拐棗味兒。吃飽了,我們將剩下的拐棗炸成一束一束的,插在空酒瓶內,放在床頭上,獨自享受著滿樹碩果的喜悅,有時半夜從床上爬起來,還不忘去扯上一束拐棗,躲在被窩裡細嚼慢嚥。吃剩下的拐棗蒂兒,又細又長,我們把它切成一眨來長的一段,用線一束束編起來,做成了長長的項鍊,弄得那時老奶奶都看著我們羨慕的微笑。那時候由於拐棗吃得太多,我們一個個都長得眉清目秀的,而且身體都十分健壯,幾乎不感冒。

  拐棗不但味美,它也是獨特的綠色食品,在我的家鄉幾乎人人都愛喝拐棗酒,老爹老媽的炕頭,經常放著酒壺,他們在睡前總要喝上一口拐棗酒。農忙勞累了一天的人,來不及朝凳子上坐,拿起缸子,打上半缸拐棗酒咕咚咕咚下肚,你到哪家做客,主人都會打上一杯拐棗酒,讓你品嚐。喝完拐棗酒全身暖暖的,精神飽滿,幹事十分有勁。

  在我們老家——農興村自古就有釀製拐棗燒酒的習俗,幾乎家家都會釀酒,我們村釀製的拐棗酒,特香,香中帶著絲絲甜味,喝土法釀製的拐棗酒,使人感到神清目爽,精力充沛,身輕體健。每到寒冷的冬季到來,樹枝上黃葉早已化為塵埃,滿樹滿樹沉甸甸的拐棗一束束,一串串的掛滿枝頭,遠遠望去,像一片片灰色的`雲朵。拐棗果實壓彎了枝條,風輕輕一吹,那細長肥美的果實你擠我碰,窸窣窸窣的,就像一串串跳動的音符。這時候,人們用竹竿把拐棗打下來。扯掉果把兒,用竹子程式設計的連枷,使勁的抽打,也有的用錘子或者木棒,使勁的砸,直到把拐棗錘成一堆綠色的漿糊,遠遠的都能聞見拐棗的清香,人們才在裡面撒上穀殼,加入泡好的酪米,然後用鏟子小心翼翼的摻入筐子裡,倒入甕中用大火猛蒸。蒸到拐棗和米濫熟時,把它涼在地上至半溫,然後撒上涼水,撒上燒酒麴子,再用鏟子慢慢翻勻,然後裝入缸中進行發酵。發酵時要將缸上蓋上稻草等進行封實。帶到有濃濃的酒香溢位時,要去掉蓋,再用鏟子進行翻動,翻勻了以後,在進行封蓋,再進行發酵。待到再次溢位濃厚的酒味時,就可以放入甕中蒸酒了。在蒸酒時,首先要將發酵的拐棗混合物裝入酒甑,安上酒簡,我們老家的酒簡中間總挖的有一個圓盤,便於蒸氣在鍋底匯聚。然後安上大鍋,裡面加滿冷水,始終都保持涼的狀態,下面用大火猛燒,直到酒簡裡有酒溢位。在我們家鄉初溢位的酒,可是用來饋贈或者招待最尊貴的親友的上品。家鄉的表公,表叔們特喜歡我家烤拐棗酒,只要老爸搭起灶臺,他們準會放下手中的活兒,來幫老爸鏟酒料,添柴,換天鍋水…酒灶旁常放著大酒桶子,碗,酒杯子等東西。按照慣例,頭烤出來的三杯酒是不許喝的,老爸常將這三杯酒倒在爐灶裡燒,說是敬酒神,保佑下次多烤酒。接下來的酒就被這些表公表叔們一人一盅搶著嘻嘻哈哈下肚。老爸雖然烤了一輩子燒酒,可喝頭曲拐棗酒,他還從來沒有那個口福。我因為是老爸最疼愛的兒子,自然表公表叔們也特疼愛,也曾有幸嚐到了一盅。那真才叫拐棗中精華的精華,喝在嘴裡,一股濃烈刺鼻的拐棗果味頓時湧入全身,五臟六腑頓覺輕鬆了許多,全身的毛孔自然散開,彷彿世界間一切沁心的空氣都從毛孔湧入,全身沒有那一處不發熱,而且熱得那麼自然,那麼舒服。喝完酒,全身慢慢的出著毛毛汗,彷彿剛泡過了了一次溫泉。其實,只要是喝我家鄉的拐棗酒,效果都會是一樣,有說不出的愜意。

  酒烤完了,把酒糟鏟在地上亮著,那些患有風溼病的表公,表嬸們會一窩蜂而上,他們虔誠地跪在我家的酒糟上,嘴角露出得意的微笑。他們說,這樣可以治好他們的腿病。當然這個時候,也是母親展示她手藝的時候,一早起來就洗洗刷刷。挖山藥,土茯苓,燉上剛宰的老母雞,再炒上陳年臘肉,炸上又松又脆的山螃蟹,篜上酒米餈粑,在炒上幾盤山蘑菇,呵,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就做成了。客人們喝著滾熱的拐棗酒,猜著拳,吃著母親做的菜,把歡笑灑滿我們院子的每一個角落。不一會兒杯盤狼藉,客人們則醉得得東倒西歪。桌子一收,當然,打紙牌得打紙牌,輸了喝一盅拐棗酒,有的敲著盆兒用粗獷的聲音盡情的唱著花鼓歌,一個個活像個紅臉關公,在我家的院壩裡盡情的玩,好像他們不再是長滿鬍子的老人,而是和我一樣大的小孩子。看著他們那快樂的樣子,我和母親躲在一邊呵呵的笑。當然,在他們走時,最好的親人,我們都不忘送他們幾斤剛出爐的拐棗酒。那時候只要你到我們村,只要我們村裡的人真心實意的喜歡你,他都會端出拐棗酒讓你品嚐,還不停的說:“這是拐棗酒,挺香的,請你品嚐!”

  那個時候,儘管我們沒錢買衣服,更沒有現在吃的那麼好,但寒冷的冬天對我們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寒意,相反,每個人心裡都熱乎乎的,倒也給我們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情趣。

  拐棗不光果實味美,在春天同樣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當融融春光到來時,那榆錢大小的葉片綴滿枝頭,翠綠的葉片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透出誘人的翡翠綠,遠遠望去,就像一片翡翠。葉片逐漸長大,整個拐棗樹不需要任何修剪,它就自然成型,形成一座座碧綠的寶塔。當葉片長足,那金黃色的花兒從葉間冒出來,香氣襲人,清香淡雅,令人浮想聯翩。成群結隊的蜜蜂在花中淺唱,翩翩起舞的蝴蝶,花枝招展,盡情的在樹中嬉戲。彷彿要把春天的最美帶給人間。

  到了炎炎夏日,那拐棗枝葉長得更密了,密匝匝,一層層像一把把小扇子綴滿了枝頭,遮擋住了猛烈的陽光,讓大地一片清涼,當你在酷熱難熬時,你可以端上一杯清茶,拿把小椅子,坐在拐棗樹下,讓淡淡的花香寖於你的肌膚,享受著細細的微風的輕撫,把苦悶,勞累,疲乏盡拋腦後。你也可以四目靜靜的觀賞著那隻停歇在你額頭上的蝴蝶。當然,你也可以叫上牌友或者棋友,在工作之餘,在樹下一展高低,當然,那時的你的手氣都特別好,越打越想打,越下越想下。

  當秋風掃落葉,轉走大地的綠色時,拐棗早已長成,一根根,一束束,像一朵朵紮成的小花在樹上搖曳,麻黃麻黃的果實沉甸甸地綴滿枝頭,微風過去挑起了歡快的舞蹈,這可忙壞了一群飛翔的鳥兒,它們唧唧喳喳的叫著,拖著尾巴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忙著偷吃拐棗。

  當冬風襲來時,家鄉的拐棗樹卻別有一番美景。那一個個穿紅著綠的農家少女哼著那個歌唱愛情的《十里亭》,那甜潤的歌喉,那清脆的農間鄉音迴盪在每一塊田地裡,他們彎著腰,飛速的撿著拐棗,那五顏六色的綿襖閃動著,彷彿田間初綻開的朵朵花瓣。拾滿了筐子,背起揹簍,一路唱著山歌而去,那粉紅的圍巾隨風飄飛。怎麼看去都是一幅動人的畫。

  如今的拐棗樹更多了,烤酒的手藝已不再是什麼絕密技術,但農村那古樸而又有情趣的考酒方式依然在農村盛行,拐棗酒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愈加醇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