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玉梅

藥材名稱:菊三七

名稱出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土三七(《滇南本草》),紫三七(《南京民間草藥》),血當歸、血三七、血七、血格(《貴州民間方藥集》),水三七(《河北藥材》),紫蓉三七、艾葉三七、鐵羅漢、烏七(《湖南藥物志》),菊葉三七(《上海常用中草藥》),狗頭三七(蘇醫《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菊科三七草屬植物三七草的根。

原植物:三七草Gunura japonica(Thunb.)Juel.(Senecio japonica Thunb.;Gynura pinnatifida Van.;G.segetum auct.non Lour ex Merr.)

餘項參見“三七草”條。

生藥

栽培:宜溫暖溼潤環境。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為好。用根莖繁殖,在早春挖取母株,將根莖切開,每塊留芽2~3個,按株行距35×40cm穴栽,芽尖朝上,深3~5cm,栽後覆土保溼。亦可在6~7月剪取15~20cm莖枝,扦插於苗床,生根成活後移植。生長期間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用人畜糞水或化肥追施,雨季需注意排水,以免積水造成根部腐爛。

採集:秋後地上部分枯萎時採挖根,除盡殘存的莖葉及泥土,晒乾或鮮用。藥材產於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鑑別:根拳形圓塊狀,長3~6cm,直徑約3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全體多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弧狀溝紋,突起物頂端常有莖痕或芽痕,下部有細根或細根斷痕。質堅實,斷面淡黃色,鮮品白色,有菊花心。氣無,味甘淡後微苦。以整齊、質堅、斷面明亮者為佳。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根含蛋白質、多糖、鞣質、有機酸、色素、菊三七鹼[其次鹼的鹽酸鹽為倒千里光裂鹼鹽酸鹽,(Retronecine HCl)]、千里光鹼(Senecionine)、幹裡光菲靈鹼(Seneciphylline)、菊三七鹼甲(Seneciphyllinine)、菊三七鹼乙[(E)-SeneciphyIlinine)][2,3]。

附 莖葉含尿嘧啶、β-谷甾醇、對羥基桂皮酸、原兒茶酸、棕櫚酸、N苯基-β-萘胺、三十一烷[4]。地上部分含甘露醇(D-Manni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5-甲基脲嘧啶(Thymine)、6-氨基嘌呤(Adenine)、氯化銨、菊三七鹼[1]。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 1988;19(2):8。


[2] 中草藥 199122(8):377。


[3] 藥學學報 1990;25(3):191。


[4] 中草藥 1992;2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