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菇

藥材名稱:枳椇子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木蜜(陸璣《詩疏》),樹蜜,木錫(崔豹《古今注》),蜜

(《雷公炮炙論》),拐棗(《救荒本草》),天藤、還陽藤(《滇南本草》),木珊瑚、雞爪子、雞橘子、結留子、曹公爪、棘枸(《綱目》),白石棗(《醫林纂要》),枳棗(《中藥志》),轉鈕子(《江西草藥手冊》),萬字果(《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鼠李科枳椇屬植物枳椇及北枳椇的帶果序軸的果實。

原植物: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北枳椇H.dulcis Thunb.枳椇屬植物全世界3種、2變種;中國均產,其中2種供藥用。

歷史:枳椇始載於《唐本草》,稱:“其樹徑尺,木名白石,葉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皆食之”。《綱目》載:“夏日開花,枝頭結實如雞爪形,長過許,紐曲,開作二三歧,儼若雞之足距,……每開歧盡處,結一二小子,狀如蔓子,內有扁核,……。”據上述文獻記述,可以認為古代正品即是枳椇和北枳椇。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25m,小枝褐色或紫黑色,被短柔毛或無毛,有白色皮孔。葉片厚紙質或紙質,寬卵形,橢圓狀卵狀,長8~17cm,寬6~12cm,頂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緣具整齊的細鋸齒,表面無毛,背面沿脈或脈腋常被短柔毛或無毛,葉柄長2~5cm。對稱的二歧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具棕色短柔毛;花5基數,兩性,小,直徑5~6.5mm,萼片三角形,具網狀脈或縱條紋,長1.9~2.2mm,花瓣與萼片互生,白色或白綠色,橢圓狀匙形,具短爪,雄蕊為花瓣抱持,花絲披針狀線形,基部與爪部離生,花葯揹著,花盤肉質,被柔毛;子房上位,大部分藏於花盤內。漿果狀核果近球形,頂端具殘存的花柱,基部具宿存的萼筒,直徑5~6.5mm,無毛,成熟時黃褐棕色,花序軸在結果時膨大,扭曲,肉質;種子3粒,扁圓球形,棕褐色或黑紫色,有光澤,直徑3.2~4.5mm。花期5~7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48卷.1分冊.90頁.圖版25.圖4-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100m以下的山坡林緣或疏林中或開闊地,通常庭院有栽培。分佈於甘肅、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和緬甸北部也有。

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又名枳椇、龍爪(《中國樹木分類學》)。

本種與枳椇極近似,易混淆,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緣具不整齊的鋸齒或粗鋸齒;花序排成不對稱的聚傘狀圓錐花序,生於枝端和側枝頂端葉腋生;花柱3淺裂;果實成熟時黑色,較大,直徑6.5~7.5mm,可以區別。花期5~7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48卷.1分冊.90頁.圖版25.圖1-3) 生於海拔200~1400m的雜木林中,多有栽培。分佈於山西、河北、甘肅、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朝鮮,日本也有。

生藥

栽培:枳椇適應性強,能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氣候溫暖,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處生長較好。用種子繁殖,於3~4月播種育苗,按行距33cm開溝條播,播幅約10cm,深3cm左右,每畝用種量3~4kg。播後覆土蓋草。出苗時揭去蓋草,進行中耕除草,結合管理追肥2~3次。當年冬季落葉後,需將初生苗移栽1次,可剪去過長主根而促使多生側根,便於以後栽植。移栽後,培育2年,按行株距各6~7m再次移栽,於造林地定植。在植株封林前,需要培育管理。封林後可粗放。也可用根插繁殖。

採集:10~11月果實成熟時採收,將果實連果柄一併摘下,晒乾。或碾碎果,篩取種子,晒乾。藥材主產於陝西、廣西、湖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河北、西藏等地也產。

鑑別

性狀:果柄膨大,肉質肥厚,多分枝,彎曲不直,形似雞爪,在分枝及彎曲處常更膨大如關節狀,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狀,長3~5cm或更長,直徑4~6mm;表面棕褐色,略具光澤,有縱皺紋,偶見灰白色的點狀皮孔。分枝的先端,著生1枚鈍三稜狀圓球形的果實,果皮紙質,甚薄,3室,每室種子1粒。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直徑3~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於擴大鏡下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凸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果柄味稍甜,種子味微澀。以飽滿肥厚、種子粒大、棕紅色者為佳。

理化:取樣品粉末0.1g,加乙醚2ml,冷浸20分鐘,濾過,濾液揮去乙醚,加氯仿0.5ml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7.3·0.1)為展開劑,展距10cm,碘蒸氣顯色。(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第477頁.圖304)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北枳椇果實含類脂、蛋白質、抗壞血酸等有機酸、糖類、穀氨酸、脯氨酸等18種氨基酸及無機元素Fe、P、Ca、Cu、Mn。、Zn和Ni等[1]。另報道果實含多量葡萄糖、硝酸鉀、蘋果酸鉀。果柄和花序軸含蔗糖、葡萄糖、果糖[2]。糖類和多元醇的含量達10%[3]。種子得到一種生物鹼黑麥草鹼(Perlolyrine)(1)[4]。還含枳椇皁甙[5]。

參考文獻

[1] CA 1987;106:155028w,食品科學 1987;8(6):34。


[2] 中草藥學,中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635。


[3] CA 1990;112:232536p。


[4] CA 1990;113:169021v。


[5] 國外藥學.植物藥分冊,198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