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獨行菜

藥材名稱:追風傘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概況

異名:公接骨丹(《貴州草藥》),驚風草(貴州),一把傘(貴州、雲南),小涼傘(廣西)。

基源: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狹葉落地梅的根或全草。

原植物:狹葉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var.stenophylla Franch.(L.tnentaloides Hemsl.),又名狹葉排草(《中藥大辭典》),傘葉排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多年生草木,全株無毛。莖單生或數莖叢生,不分枝,高15~30cm。莖上部葉6~18枚,輪生莖端,線狀披針形至寬披針形,稍帶革質,長4~13cm,寬1.2~3.5cm,頂端漸尖,基部漸狹,幾無柄。下部葉對生或3枚輪生,退化成鱗片狀。花集生於莖端,有時也生於近頂端的1~2輪鱗片狀葉腋中,花萼5深裂,裂片狹披針形至披針形,長6~8mm,花較大,長可達17mm,花梗長可達3cm,花冠黃色,5深裂,裂片卵狀矩圓形,稍長於花萼。蒴果球形,5瓣裂。花期5~6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273頁.圖4500)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下及溝邊陰溼處。分佈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等地。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根或全草。

藥性

性味:①《貴陽民間藥草》:“辛、溫。” ②《貴州草藥》:“溫,苦、辛。”

功效:祛風,活血。

主治:風溼痺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小兒驚風。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祛風鎮靜,治風溼疼痛,半身不遂。” ②《貴州民間藥草》:“根:祛風行血,治風溼癱瘓,小兒驚風。” ③《貴州植物藥調查》:“全草:治跌打,接骨。” ④《貴州草藥》:“祛風除溼,活血化瘀,定驚,生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6~30g;或浸酒。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州民間藥草》:“治風溼麻木:追風傘根15g,紅活麻15g,大風藤30g,泡酒250g,每次服60g。” ②《貴州民間藥草》:“治風溼癱瘓:追風傘根、藤五加、大風藤、閻王刺、姨媽菜各60g。水煎服,每天1服;水煎服3次後,再煎水洗,連續使用。” ③《貴州民間藥草》:“治小兒驚風:追風傘根9g,金鉤連9g,水煎服。” ④《貴州草藥》:“治骨折:追風傘、巖豇豆、紅四塊瓦等份。晒乾研末,調酒外包;若破口骨折,用開水調敷包紮,1日1換。”

單方應用:①《貴州草藥》:“治跌打勞傷:追風傘根30g。泡酒服。”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風溼疼痛,跌打損傷,骨折:追風傘15~30g。水煎服;外用適量。”

食療:《貴州民間藥草》:“治腳抽筋:追風傘根60g,伸筋草15g。煨豬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