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地菜
藥材名稱:杭白芷
名稱出處:《中藥志》
概況
異名:浙白芷、香白芷(浙江),川白芷(四川)。
基源: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杭白芷的根。
原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n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cv.hangbaizhi Yuan et Shan[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Say.var.pai-chi Kimura Hata et Yen;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y.vat.formosana(de Boiss.)Shah et Yuan]
形態:本品為白芷(見“白芷”條)的栽培變種,其形態與白芷基本相似,但植株高1~1.5m。莖及葉鞘多為黃綠色。根長圓錐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數較大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略排列成數縱行,質硬較重,斷面白色,粉性大。
生境與分佈:栽培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及中國南方一些地區,臺灣、福建有野生。
生藥
採集: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間莖葉枯萎時採挖,春播種的當年10月採挖。擇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淨殘莖、鬚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晒乾或微火烘乾。藥材主產於浙江杭州、餘姚、臨海等地。銷全國並出口。
鑑別:根呈長圓錐形,長10~25cm,直徑1.5~2.5cm,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根頭部鈍四稜形或近圓形,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樣的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有的排列成四縱列。質堅實,斷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可見近方形或近圓形的棕色環(形成層),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點(分泌腔)。氣芳香,味辛、微苦。以條粗壯、體重、粉性足、香氣濃郁者為佳。
化學性質
含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又名白芷甲素,Isoimperatorin)、別異歐前胡素、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氧化前胡素、水化氧化前胡素和佛手白柑內酯。還含硬脂酸、甾醇、珊瑚菜素、甲氧基歐芹酚(Osthol)和白芷醛(Angelical)。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