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光(515~572)
[拼音]:Qi
西周、春秋時姜姓諸侯國,戰國時為田(陳)氏所取代,是為七雄之一。
姜齊
周初重臣太公呂望(亦稱師尚父)之後所立。呂望為周文王所舉用,並從武王伐商,有功。周公平定三監之叛,伐滅商奄、蒲姑(今山東博興東南),呂望被封於營丘(今山東淄博東北),佔有蒲姑舊地,齊立國始於此。
齊的疆域最初在今山東偏北。齊桓公稱霸後,領土有所擴大,北至黃河與燕接界;西至濟水與衛接界;南至泰山與魯接界;東至今山東壽光一帶,與杞、萊接界。齊靈公滅萊後,領土更擴大到今山東半島。
西周後期,周夷王聽紀侯之譖烹齊哀公,立其弟靜為胡公,胡公曾遷都薄姑(即蒲姑)。哀公弟山率營丘人殺胡公自立,為獻公,獻公又將都城遷回營丘,稱為臨淄。從此,齊的國都一直在臨淄。
春秋早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為齊桓公。桓公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輔佐,實行一系列改革,齊國日益強大。公元前684年,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向魯推進。公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掉逼近魯的小國遂,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 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見五霸)。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公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周天子賜齊侯胙,齊霸業達於頂峰。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但仍想和晉抗衡。公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西北),齊師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雖無法勝晉,卻依然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
春秋晚期,齊國公室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併。公元前548年,崔杼殺齊莊公,立景公,與慶封共同執政。公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崔杼自殺。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齊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公元前 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齊惠公之後),欒施、高疆奔魯。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齊人立悼公子壬為簡公,闞止為政。公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追執簡公子舒州,殺簡公,立簡公子敬為平公,專齊政。
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齊絕祀。
田齊
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併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到威王、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見馬陵之戰)。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 大敗楚軍於垂沙。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距守。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戰死,城中推舉田忌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