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城裡地菜煮雞蛋散文
果城裡地菜煮雞蛋散文
果城裡有民諺:三月三地菜(薺菜)好煮蛋。農曆三月,寒冷的冬天漸行漸遠,氣溫慢慢暖和,萬物葳蕤,草木爭榮。地菜開始開花,到了質性最充盈的階段,家鄉人都認為,這個時候百病的“病秧”也開始抬頭了,家家戶戶都要采地菜煮雞蛋給家人吃。吃了地菜煮雞蛋,可以祛病去邪,健體強身。是防麻疹天花治頭暈耳鳴和清肝明目的良方。
地菜煮雞蛋,不但有藥用功效,並且清香無比誘人慾滴。從記事起就看見娘製作一家人吃,怎樣扯地菜,如何煮雞蛋,記憶深刻。
地菜在田壠地和溝路邊村頭到處有,寒冷的冬末春初就開始生長,雞蛋是家家戶戶最平常不過的食材。做起地菜煮雞蛋來,可需要點“手藝”,非得動動腦子不行。
先說挖地菜,不得法你就別想把它拔起來。地菜葉小根粗,得用鏟子或者剪子插進地菜根部的土裡把根弄斷,才能弄出一棵完整的地菜來。若用手直接去抜,地菜的'莖小而脆嫩,稍一用力,隨即就斷,只能扯下幾片沒有多少質性的小葉。
挖回了地菜,洗清它還要十分細心。它是爬在地上的雜草枯葉下長起來的,小葉片沾著許多腐葉枯草的碎屑,必須一根一根洗才能洗清。把它放鍋裡添上水跟雞蛋一起煮時,光只顧煮也沒有用。煮到八成熟,要把雞蛋撈起來,把蛋在鍋蓋或灶臺上勻稱而適量用力磕破蛋殼,力用小了磕不破,力用重了會裂開蛋膜,沒凝固的蛋清會流出來。然後,再放進鍋裡煮,這樣能讓地菜的質性充分浸進蛋裡。煮一會之後,香浸五腑的地菜煮雞蛋就可以吃了。
地菜煮雞蛋,有一個饒有意味的名字:“開竊蛋"。名字的來由有二,其一是說製作它有些難,可是,動動腦子就有了辦法——“開了竊”,故稱“開竊蛋”。其二為一段傳說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貧窮落後的果城裡,有一年暴發流行麻疹天花。因為治病的藥物昂貴,許多人家為家人治病,幾乎砸鍋賣鐵。有一位老農,看見鄉鄰苦不堪言,想,若有一種簡單少花錢的藥物就好了。他的鄰居是一戶窮人家,常年用野菜彌補糧食的不足,初春其它野菜還沒有出來,只有地菜,他家就扒開雪挖地菜吃了,一直吃幾個月。他家的孩子和大人卻一個也沒有感染上麻疹天花。
他一琢磨,肯定跟吃地菜有關,地菜定是治病的藥。他就叫人熬地菜湯病人喝,病人的病情果然緩解,他又進一步想到,雞蛋營養高,並且能凝集藥性,若把地菜和雞蛋一起煮了讓病人吃,能恢復病人的體質,更能讓藥性發揮,提高治病的效果。就讓人把地菜煮雞蛋讓患者吃,患者一吃,三兩天就沒病了,沒過十天,還恢復了健康。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果城裡就流行起了地菜煮雞蛋,大家治好了病,想起地菜煮雞蛋的產生過程,生活上遇上難事,動動腦子,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開了竊,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地菜煮雞蛋,真是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