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密封
[拼音]:zhubian
[英文]:bamboo plaiting article
以竹子為原料的編織工藝品。
沿革
新石器時代,中國已有竹編的籃、筐等,用以貯存食物。1958年,在浙江吳興縣錢山漾村新石器時期遺址(約公元前2750)出土了200多件竹編,其中大部分篾條經過刮磨加工。湖南長沙、湖北江陵、河南信陽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竹編有席、簾、笥(箱)、扇、籃、簍、筐等,編織工藝已很精巧,有“人”字紋、六角眼、矩形、圓形螺旋等紋樣,有的還髹以彩漆。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的彩漆竹笥蓋,篾片寬0.1cm,厚0.01cm,以紅漆篾片為地,黑漆篾片編織成矩形紋樣。明清兩代,竹編的品種更多,僅籃就有託籃(走親戚家用,內裝禮品)、考生籃(考生赴京趕考用,內裝行李、書籍)、食品籃、提籃、花籃等,工藝精細,有的能在3cm內編織100多根篾絲,組成各式圖案或字畫,有的還以黃銅嵌角、鑲邊,既美觀,又耐用。此外,還有約始於明代的安徽舒城的舒席,用料考究,編織精細,是明代的貢品。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湖南益陽水竹涼蓆已享有聲譽,其精品有“薄如紙,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之稱,是清代的貢品,也是達官顯貴盛夏必備的用品。
產區
中國竹編以浙江、福建、四川、臺灣等省為主要產區,而且各有特色。浙江竹編以東陽、嵊縣為主。東陽竹編早在宋代就以元宵節的龍燈、花燈、走馬燈而著名。1915年,東陽竹編匠師馬富進編織的人物作品“魁星測鬥”曾在美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1981年,大型竹編“香爐閣”,高1.5m,由底座、三足鼎、香爐、塔層、金鐘、葫蘆和雙龍盤繞等8個部分組成,運用30多種編織紋樣和竹雕、漂白、燙金、印花等工藝,被譽為“當代東陽竹編的精華”。嵊縣竹編將傳統的籃、盤、罐等同動物造型結合起來,如“鴨盤”、“鵝籃”、“雞籃”、“貓頭鷹罐”等,既實用,又富有藝術感。近年來,又相繼創作了“岳飛”、“龍舟”等大型作品。福建竹編以泉州、莆田為主,採用不同粗細的篾片和篾絲,經過染色、髹漆、彈花(將篾片有規則地扭曲編織成不同紋樣)等多種工藝編織而成。藝人們常用古棕、橙黃、黑色等篾片,作品風格古樸渾厚,色澤明亮。此外,永春漆籃、古田花籃、寧德竹枕、長汀竹簾,也是福建竹編的著名產品。四川竹編以成都瓷胎竹編為特色。它約始於清光緒三年(1877),有100多個品種,是在瓷器的瓶、杯、筒、盒、盤等外,裹以竹編。所用篾絲細如毫髮,系採用四川邛崍山的慈竹,經過刮青、選料、烤色、刮片、抽絲等十幾道工序而製成。編織時,篾絲緊扣瓷胎,依胎成型,既不露瓷器胎底,又不留編織時的接頭痕跡,色澤清雅,是竹編中的佳品。中國少數民族的竹編也負盛名,如傣族、景頗族、彝族、壯族的席墊、提籃、茶盒、放工具和雜物的揹簍,晴雨兩用的斗笠、鬥、秤,以及桌、凳和手鐲、腳鐲等,都同勞動、生活密切結合。其中有些竹編塗飾桐油、金漆,或鑲嵌五彩小玻璃片,光亮奪目,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此外,廣西蒼梧的竹絲掛簾,以光滑柔軟、潔白透亮著稱。
品種
竹編以日用品為主,有籃(麵包籃、水果籃)、盤(果盤)、盒(首飾盒)、罐、花瓶、花插、簍(字紙簍、筷簍)、手提箱、錢包、燈具(檯燈)、枕、席、簾、扇等。藝術品有人物竹編、動物竹編和屏風、掛屏等。此外,還有傢俱和玩具、首飾等。浙江東陽和嵊縣竹編各有近4000個花色品種。現在,中國竹編出口量不斷增加,主要銷往美國、日本、義大利、德國、澳大利亞和歐洲其他國家。
竹蓆是日用品中的主要品種,主要產於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其中以湖南益陽的水竹涼蓆、安徽舒城的舒席為最著名。湖南益陽水竹涼蓆以質地柔韌、色澤清新的水竹為原料,工藝精細,每片竹篾僅有2.5mm寬,並能編織“人”字、梅花圈、連環鎖等圖案以及人物、山水、花鳥、名人字畫等。水竹涼蓆的品種有睡席、枕蓆、椅墊、沙發席等。20世紀50年代以來,湖南益陽水竹涼蓆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到80年代,年產量為30萬平方米,並出口泰國、日本等國家。安徽舒席具有色澤清雅、質地柔潤、可折可卷、清涼消汗的特點。20世紀初,安徽舒席曾先後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博覽會、芝加哥賽會、中國南京南洋勸業會、杭州西湖博覽會上獲獎。
編織工藝
竹編所用的竹子必須材質堅韌,紋理平直、富有彈性,便於破篾和編織。常用的有毛竹(楠竹)、早竹(淡竹)、水竹(煙竹)、慈竹、青篦竹等。一般經過剖竹、劈篾、刮篾等工藝,將竹子劈成光滑的篾片或篾絲。在編織中,有時利用竹子的自然色澤,如綠色的竹青層、淺米黃色的竹肉層等,交結在一起,給人以自然、樸素的美感。有時將篾絲或篾片經去汙、脫脂、漂白等工藝,使之潔白光亮;或再以染色、印燙等工藝,使之呈現色彩或美麗斑斕的花紋。
編織工藝的基本技法是以兩根互相垂直方向的篾絲或篾片,以挑(將編織的篾片、篾絲放在被編織的篾片、篾絲之下)、壓(將編織的篾片、篾絲放在被編織的篾片、篾絲之上)等不同的交織形式而編成“十”字、 “人”字、六角、螺旋等紋樣。在編織形式上,可分為圓面編織、絞絲編織、裝飾編織等。常用的是裝飾編織。它一般用在產品的某一部位,使之更為精緻美觀,有穿篾、穿絲、彈花、插筋等多種技法。穿篾是在篾片疏鬆編織的基礎上,再穿插交錯篾片,使之形成無數有規則的幾何形紋樣。穿絲是以三角眼、六角眼等疏鬆編織紋樣為基礎,再以細篾絲平行地交錯穿插在各網眼之間,形成精細的紋樣。彈花又稱外插花,是採用寬闊的篾片有規則地扭轉成各種花瓣狀的造型,插在編織品上,從而呈現出疏密有致、富有立體感的效果。插筋是用厚薄、寬窄相同的篾片插在籃、盤、罐等的兩端或中間的絞絲上,不僅美觀,還能起到加固的作用。
防蛀和防黴
竹編工藝品最大的缺陷是每年4~9月容易被蟲蛀,在南方春、秋淫雨季節又容易發黴。一般來說,春季伐竹易蛀,冬季伐竹不易蛀;甜竹易蛀,苦竹(如慈竹)不易蛀;竹的背陰面易蛀,向陽面不易蛀;生長在土質肥沃的塘灣易蛀,生長在土地貧瘠的山坡不易蛀。相應的防蛀方法有:
(1)水浸法,即將竹子浸泡在水中,使所寄生的病蟲窒息而死;
(2)煙燻法,即利用煙燻產生的毒氣,將寄生蟲和黴菌殺滅;
(3)驅蟲法,即以樟腦等散發出的異常氣味驅蟲;
(4)化學藥液滅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