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特,H.

[拼音]:Guluoma gongshui

[英文]:water supply in ancient Rome

古代羅馬人在城市供水工程方面的成就突出。從公元前312~公元226年的500餘年中,羅馬城先後修建了11條大型輸水道。供水系統的水源是羅馬城周圍的河流、湖泊和泉水。有些水源距離較遠,如公元前144年建成的梅西亞輸水道長達62km。水先貯存在城市周圍200多個大大小小的水庫和池塘中,然後通過輸水道從不同的高度進入羅馬城,以滿足城市用水需要。除供給必要的生活用水外,還要為公共浴室和公共噴泉供水。輸水道除常規渠道外,許多地方還採用了虹吸管、隧洞和連拱支撐的石質渡槽(見彩圖)。公元109年修建的圖拉真水道的最高處距地面達33m。磚砌或石砌渠道一般寬0.3~1.5m,高0.6~3.0m,渠頂有蓋板,以防渠水受到汙染。每隔75m左右設有通風口和檢查孔。此外,有些輸水道還採用了鉛管、陶管或石管等。當時有一套具體的分水配水方法,並要根據用水情況繳納水費。古羅馬帝國境內有許多輸水道,有些至今還可找到遺蹟,如法國境內的蓬迪加爾輸水道和西班牙境內的塞哥維亞輸水道,是兩層或三層的石拱結構支撐著的水渠。對羅馬供水有突出貢獻的兩位工程師是維特魯威和弗朗提諾。前者著有《建築十書》,其中多處談到與輸水道有關的問題。後者曾任羅馬水務專員,直接領導了輸水道的設計施工工作,並著有《論羅馬城的供水問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