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丹姆規劃模式

[拼音]:Gao Jingde

中國電工專家、電工教育家。1922年2月5日生於陝西省佳縣。1941年入西北工學院就讀,主攻電機工程。1945年畢業後入西安發電廠工作。1947年任北京大學工學院(原北洋大學北平分部)電機系助教。1951年赴蘇聯留學,在列寧格勒加裡寧工學院電機系攻讀研究生,1956年獲蘇聯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獲得這一學位的中國學者。同年回國,任清華大學教授至今,講授電機學、電機過渡過程等課程。先後培養10名博士、25名碩士,並繼續指導 8名博士研究生。高景德教授歷任清華大學研究生處處長、副校長、校長(1983~1988)。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並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1981~)、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1980~),1988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工》卷編委會主任。1988年起任《中國科學》編委會副主編。1985年被選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特級會員。

高景德多年從事電機過渡過程、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的研究與教學。所著《同步電機理論及其執行方式的分析(複數分量法)》(1957)、《交流電機過渡歷程和執行方式的分析》(1963)、《電機過渡過程的基本理論及分析方法》(上、下冊,1982、1983)等書籍,對電機理論作出重大貢獻,受到國際著名電工專家的好評;他創造性研究串聯電容引起交流電動機自勵問題,首次論證存在高速與低速兩個自勵區,並從理論上揭示機械慣量對自勵區的影響;出版了《串聯電容引起電動機自激》(1978)一書。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研製成大型發電機線性最優勵磁控制器,並分別於1986年、1988年、1989年在10萬千瓦、23萬千瓦、30萬千瓦大型發電機組上投運成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1989年他的研究小組又率先在IEEE、IFAC和中國電機工程學報上發表一組關於電力系統非線性控制的論文,在國際上被譽為這一領域的新貢獻;他創立了電機多回路理論,為分析電機內部不對稱故障問題開闢了新途徑,這一理論在葛洲壩水電站和龍羊峽電站的電機內部故障保護裝置設計中得到應用;他和研究小組提出的電機引數線上測算方法,使測算成功率高於國際一般水平;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電力系統過渡過程分析中,提出了系統暫態全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數學模型相互轉移和對接的新方法,突破了國內外的傳統方法的侷限性,解決了長過程數字模擬中計算精度與速度間的矛盾。早在50年代末,他就在清華大學組建了中國第一個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主編了《電力系統動態模擬論文集》。30年來,這個實驗室完成了多項重要科研課題,培養出一批高層次人才。

高景德80年代以來發表的主要論文有:“同步電機頻率特性的功率譜分析”、“交流電機的多回路理論”、“多機電力系統非線性勵磁控制的研究”、“同步電機定子繞組不對稱狀態的分析方法”等多篇。他於1985年獲IEEE百週年獎,1987年載入《世界名人錄》。他的著作1984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88年獲全國高等學院優秀教材獎,並獲1987年度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