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

[拼音]:zhangrong

[英文]:Zhangzhou velvet

以絨經在織物表面構成絨圈或絨毛的絲絨織物。因起源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地區,故名漳絨。有花素兩類。素漳絨表面全部為絨圈,而花漳絨則是將部分絨圈按花紋割斷成絨毛,使絨毛與絨圈相間構成花紋。漳絨的絨毛或絨圈緊密聳立,色光文雅,織物堅牢耐磨,是中國傳統絲織物之一,可用來製做服裝、帽子和裝飾物等。

漳絨是在中國元代著名的“緜裡”剪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明代已大量生產。使用桑蠶絲作原料,也可在用桑蠶絲經、棉紗緯交織的地組織上,以桑蠶絲或人造絲起絨圈。經絲和緯絲都先經脫膠或半脫膠、染色,加拈後織造。織造時用一組圓形鋼絲或具有溝槽的扁平金屬桿作起絨杆,絨經和地經的排列比為2:1,地緯與起絨杆的織入比為4:1或3:1,即在每織入4緯或3緯後投入一根起絨杆。每嵌織一根起絨杆時,全部絨經或單、雙數絨經提起形成絨圈。織物每織10米左右,便從織機上取下放在臺板上抽出起絨杆,遂形成聳立平排環圈狀的絨圈。花漳絨則是將織好的整匹織物從織機上取下置於臺板上,用白粉先在織物表面上印、繪出花紋圖案,然後用硬質鋼刀將有花紋處的絨圈刮斷(稱為雕花),形成細密濃簇的毛絨花紋,再抽出起絨杆,未刮絨的部分仍然保持環圈狀,構成均勻緊密的絨圈地紋。絨毛、絨圈相互襯托,構成花地分明的花漳絨。花漳絨所用的花紋圖案多是清地團龍、團鳳、清地五福捧壽之類,以黑色、紫醬色、杏黃色、藍色、棕色為主色。

建絨是漳絨的同類品種,以黑色桑蠶絲為原料,每織入3根緯後,投入1根起絨杆。在腳踏開口雙經軸的織機上織造,每織2根起絨杆依次將先織入的1根上的毛圈全幅割斷成絨,故全機只有一對起絨杆輪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