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網
[拼音]:changjianxi jichuan
[英文]:breakdown of long air gap
長空氣間隙產生放電導致的擊穿(見圖)。
在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輸電的發展中,如何決定架空線路和變電所的空氣絕緣距離,已成為一重要課題。要解決這一課題,必須研究長空氣間隙的擊穿特性。長間隙一般指數米或十幾米的放電間隙。電力系統中,除了正常執行的工頻交流電壓外,還要承受雷閃及由操作而引起的過電壓。後兩種電壓波形是脈衝式的。雷閃過電壓的標準波形是1.2/50微秒,操作過電壓的標準波形是250/2500微秒(前一數字表示電壓波形波前時間,後一數字表示半峰值時間)。圖示為工頻電壓和衝擊電壓下,正棒電極對負平板電極的擊穿電壓U(兆伏)與電極間距離s(米)的關係曲線。曲線 a為雷閃電壓,曲線b為操作波電壓,曲線c為工頻電壓。由圖可知,間隙的雷閃擊穿電壓最高;當放電間隙增大時,擊穿電壓有飽和的趨勢。
對放電發展過程的快速照相(見圖)說明:
放電開始時,先在正極棒出現電暈,然後發展成先導,先導前端有流注(見流注理論),中間經過短時間的休止後,又重新發生第二次先導放電。這樣重複出現,不斷進行下去。先導每次發展都在增長,接近板極時,發展特別快,並迅速使間隙擊穿。
長間隙的擊穿電壓主要靠試驗方法決定,需要規模很大的試驗裝置,費用很高。因此,能否用間接計算方法來求得擊穿電壓,以代替試驗方法,就成為一重要的研究課題。一種方法是按放電的發展過程做一定簡化以計算擊穿電壓;或用計算機來模擬放電發展。另一種方法是用間隙係數進行估算。正棒對負板電極間隙的擊穿電壓已經有許多資料,若間隙距離相同但電極結構不同,則可根據試驗資料乘以間隙係數,以進行估算。但各種間接估算方法都還不能完全代替直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