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中間體

[拼音]:baqiguan

[英文]:target organ

毒物或環境汙染物進入人體後,對機體各器官並不產生同樣的毒作用,而只對部分器官產生直接毒作用。某種毒物首先在部分器官中達到毒作用的臨界濃度,這種器官就稱為該毒物的靶器官。如腦是甲基汞和汞的靶器官,甲狀腺是碘化物和鈷的靶器官,腎臟和肺是鎘的靶器官等。在靶器官的組織細胞內可能存在該毒物分子的特異作用部位──受體。如果毒物以代謝活化形式起作用,則該器官也可能具有較高活性的代謝活化酶。對機體毒作用的強弱與靶器官中含該毒物的濃度有一定的關係。

毒物的靶器官,可以是接觸、吸收毒物的器官,也可以是遠離接觸、吸收部位的器官。如大氣汙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可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及氣管、支氣管,而大氣汙染物中的鉛經肺吸收後,卻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和造血器官。一些大氣汙染物直接作用的主要器官(見彩圖)。

靶器官不一定是效應器官。毒物作用於靶器官後,其毒作用直接由靶器官表現出來,則此靶器官是效應器官。但這種毒作用也可以通過某種病理生理機制,由另一個效應器官表現出來。例如,有機磷酸酯農藥作用於神經系統,會抑制膽鹼酯酶活性,造成膽鹼能神經突觸處乙醯膽鹼蓄積,結果表現為瞳孔縮小、流涎、肌束顫動等。因此,有機磷酸酯農藥的靶器官是神經系統,而效應器官則是瞳孔、唾液腺和橫紋肌等。靶器官也不同於蓄積器官。蓄積器官是毒物在體內的蓄積部位。毒物在蓄積器官內的濃度高於其他器官,但對蓄積器官並不一定顯示毒作用。如 DDT等氯化烴類農藥的靶器官雖是中樞神經系統和肝臟,但這類農藥主要蓄積在脂肪組織之中。

參考文章

高血壓病的靶器官損害主要包括哪些?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