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

[拼音]:Yamaduo

[英文]:Jorge Amado (1912~)

巴西小說家。1912年8月10日生於巴伊亞州伊列烏斯。1930年入里約熱內盧大學攻讀法律。1931年處女作《狂歡節之國》問世。1933年,以可可種植園農民的苦難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可可》出版。這部作品揭示了巴西農民的悲慘生活,被認為是巴西30年代的優秀作品。此後,亞馬多以巴伊亞州為背景,連續發表了反映城市貧民生活的《汗珠》(1934)、敘述黑人遭遇的《儒比亞巴》(1935)、描寫漁民生活的《死海》(1936)以及以流浪兒童為主人公的《沙灘上的船長們》(1937)等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批判了不平等的社會制度。

從1936年起,由於參加了巴西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鬥爭,數度被捕入獄,或流亡國外。他的作品也多次被查禁和焚燬。1945年,巴西共產黨取得合法地位後,亞馬多擔任巴共主辦的《聖保羅報》主編,並當選為國會議員。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是以農村為背景的三部曲:《無邊的土地》(1943,有中譯本)、《聖若熱·多斯·伊列烏斯》(1944,中譯本為《黃金果的土地》)和《紅色的種植地》(1946,中譯本為《飢餓的道路》)。1947年,巴西共產黨再度被迫轉入地下,亞馬多於1948年被國會開除,流亡歐洲。曾訪問蘇聯和東歐各國。1951年出版的《和平的世界》,記錄了這些訪問的觀感。1950年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1年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獎金。1952年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巴西,定居於里約熱內盧,繼續從事小說創作。1954年他的小說《自由在地下》出版,它描寫巴西第一大工業城市聖保羅的工業無產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下所進行的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1958年發表《加布裡埃拉,丁香與肉桂》,受到讀者的歡迎和文藝界的好評,認為這是亞馬多寫得最好的一部小說。同年,獲6種巴西重要的文學獎金。1959年被選為巴西文學院院士。

亞馬多的主要作品還有《老海員們》(1961)、《夜間牧民》(1964)、《堂娜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1966)、《奇蹟的店鋪》(1969)、《厭倦了妓女生活的特雷莎·巴蒂斯塔》(1973)和《鄉姑蒂埃塔》(1977)等。

亞馬多在巴西擁有相當多的讀者,作品印刷數量很大,被譽為“百萬書翁”。在國際文壇上也享有一定的聲望,其作品已被譯成30多種文字。他還著有詩集《海洋之路》(1938),劇本《士兵的愛情》(1958)以及人物傳記《卡斯特羅·阿爾維斯簡介》(1941)和《希望的騎士,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的生平》(1945)等。

參考書目

M.Tati,Jorge Amado──Vida e Obra,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