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1

  這個暑假大姐在外幫我買了一本書——《白求恩》。剛送到我的手中,我就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加拿大的外科醫生得知中國遇到了日本的侵略,他從加拿大帶著大批藥物和先進的醫療機器來到中國,但是他拒絕接受特殊待遇,在工作艱難時,也不願意去休息。他還曾用69個小時為115個傷員作手術。但他在一次手術中,手指不小心被割破了遭到了感染,他最終還是被病毒奪去了人生最為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生命,但是他的名字被中國人民記在心中,他的樣子被中國人民記在了心裡,他永遠的活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

  我讀完這本書後被白求恩的無私奉獻的行為打動了,他是多麼多麼的偉大啊!作為一個外國人,卻對我國的傷員如此關心,就好像傷員的親人一樣,他工作起來認真,嚴謹,不怕吃苦。他就一心想著傷員,實在讓我心聲敬意。如果他沒有來中國,那有多少生命在那段時間消逝。

  他作為白衣天使,所做的奉獻已經超出了他個人的意義,我也要向他學習。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2

  近期,我們學校開展了“靜覓書香校園,”的閱讀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閱讀到了許許多多有意義的書籍,這些書籍增長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陶冶了我的情操。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白求恩》這本關於革命烈士的書籍了。

  《白求恩》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小城格雷文赫斯特的著名胸外科專家——白求恩的故事。他是一個藍眼睛、白皮膚的外科醫生。在中國抗日戰爭打響後,白求恩帶著大批藥品和先進的醫療器械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懷著對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的無限熱忱,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去。他憑藉著自己的高超的醫術,救活了許許多多的傷員們。可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在一次手術中,白求恩的手指被割破了,感染了病毒,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清晨五時二十分,偉大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的朋友,勇敢正直,充滿熱情的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永遠地停止了呼吸。白求恩,這個來自加拿大的外科醫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還唸叨著躺在病床上的傷員。這樣的敬業精神是多麼可貴呀!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白求恩不顧生命的危險救治傷員的故事。那天上午,白求恩正在孫家莊為一名傷員做手術。突然,哨兵慌忙跑進來,神情緊張地說:“不好了,白大夫,敵人又來‘掃蕩’了,已經進村了,請您趕快轉移!”可白求恩似乎沒有聽見,仍然全神貫注地堅持給傷員做手術,全然不顧眼前的危險,他一直堅守在手術檯前,直到給這位傷員做完手術才撤退。讀到這裡,我被白求恩那種“以傷員救治為第一位,自己的生命為第二位”的寶貴精神所感動。

  讀完《白求恩》這本書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內心十分複雜,我既感動又遺憾。感動的是白求恩大夫以博大的胸懷,不遠千里來到貧窮落後的中國,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抗擊日寇,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遺憾的是白求恩沒有等到抗日勝利的那一天,實現他畢生的心願,把他精湛的藝術傳承下去。我從小就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今天讀完這本書後,我更堅定了自己的目標,要向白求恩大夫那樣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3

  讀了《白求恩》這本書,我被白求恩大夫這種國際獻身主義精神所深深地震撼了。

  白求恩大夫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一個小城——格雷文赫斯特。他從小就立志成為像祖父那樣的醫生。經過了好幾十年,終於,白求恩成為了頗負盛名的醫生。

  為了幫助在抗日戰爭時受傷的戰士們,1938年白求恩大夫從加拿大出發,到達延安。到達延安工作後不久,又轉赴晉察冀工作。

  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他不顧個人安危,滿懷熱枕地為中國的抗日軍民服務,他既救治了成千上萬的戰士,又培養了大批醫務人員,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最後白求恩大夫因在一次搶救中感染而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縣壯烈犧牲。

  白求恩大夫雖然是加拿大人,卻奔赴中國救治傷員,他無私奉獻的國際獻身主義精神使我大為震驚。

  他在前線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雙眼佈滿了血絲,而他卻不知疲倦;當王醫生想代替白求恩大夫,讓白求恩大夫去休息時,白求恩大夫堅定地說:“沒關係,我還堅持得住。”隨即又給傷員動起手術來。這個地方我印象最深刻,當我讀到這裡時,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白求恩大夫可敬又可佩的加拿大共產黨戰士,您在我心中豎立的高大形象勝似泰山。白求恩大夫,您用一生的時間挽回了無數條生命,您卻因為救治傷員,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白求恩大夫您身中劇毒還要為救治傷員操勞,而我們現在身體健康,更要以你為榜樣,碰到挫折不能半途而廢,要勇敢面對。

  在今天這麼優越的社會條件下,我們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從小要打下結實的基礎,學好每一學科,長大為報效偉大的祖國而貢獻一生的力量!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4

  暑假裡,我讀了《白求恩》。它帶領我們回到了以前,回到了白求恩生活的年代,為我們介紹了這位偉大的外國醫生。

  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生。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安達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一個牧師家庭。

  白求恩是我們中國人的大恩人,這位藍眼睛、白皮膚的加拿大外科醫生,在抗戰時期的艱苦鬥爭中,帶著他先進的醫學器材與大批藥物以及高超的醫療技術,放下自己在加拿大的事業,離開自己的老婆孩子,不惜一切代價,來到了中國做了一名普通的志願者。從此,哪裡有傷員,哪裡就能看見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是那樣熱愛中國,熱愛醫學,每當他看見自己救治的傷員一個個好轉、一個個又精神抖擻衝上陣地打仗時,他的心裡是多麼高興啊,因為,這不僅讓他又多了一些成就感,而且還為他熱愛的中國又做出了一絲貢獻。

  這本書,用一些簡潔明瞭的語句,記錄了白求恩那時的許多瞬間,有些使人感動,有些又覺得輕鬆,但最令我敬佩的,還是白求恩的精神,即使在那麼混亂、那麼艱苦的時候,白求恩還是盡心盡力地為中國做貢獻。他曾經,為給受傷的戰士們做手術而堅持69個小時不睡覺;他曾經,為了司令員擔心他太累而讓他休息不要做手術而不滿生氣;他曾經,為給一個腦部感染病毒的傷員做手術而感染病毒,最後犧牲了自己……

  白求恩,這位敬業的跨國英雄,我們不僅要記住他,還要學習他的精神,傳承他的美德。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白求恩醫生》這個故事。讀完後,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令人很感動。

  《白求恩醫生》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白求恩醫生在中國與日本抗戰之時來到了中國,並直奔抗日前線去救助傷員。白求恩把臨時手術檯設在了離火線約七里遠的孫家莊的小廟裡,傷員一個又一個地被抬了進來,白求恩和其他醫生緊張地忙碌著。就在這時,在外面負責瞭望的哨兵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對白求恩他們說:“發現有敵軍在進攻。”有一位醫生問道:“敵軍有多少人?”哨兵回答,說:“幾百人。”白求恩從容地走到外面,看了看,走進來兌其他醫生說:“沒事,敵人還有十華里才到這裡。”“還有多少名傷員?”“還有十個。”白求恩說:“一次抬三個進來。”這時,其他人都已經撤退了,只有白求恩還在做手術。只剩下一個傷員了,但是敵人快來了。後來白求恩把那位傷員治好了,並且安全地撤退了。在這次手術中,白求恩的手被劃了一下。在之後的手術中,白求恩的手受到了感染。最後白求恩以身殉職了。

  從白求恩醫生的身上,我學習到了白求恩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前,我一遇到難題或困難就退縮,還等著有人來指導我,媽媽總是因為這一點而批評我,我卻總是屢教不聽。以後我要改正這一缺點,不會遇到困難就退縮了,也不會讓媽媽為我而操心了。

  白求恩醫生的忘我的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要學習他這些精神,以後不會只要遇到了一點兒的挫折就退縮了,我會勇敢地去克服它。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6

  《紀念白求恩》是我們小學時期耳熟能詳的課文,“白求恩先生”也是我們從小學習的榜樣,兒時的課文裡有諸多的英雄事蹟,每個年少的我們心中都有許多偉人的形象,“做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標杆。

  然而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想要做到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是不容易的事情,面對生活的瑣碎、困難,很多時候我們都面臨著選擇,是堅守初心真正做到純粹、無私?還是因為眼前的利益選擇妥協?我想大家都會有兩難之時。

  但是,我認為我們都是有選擇的,有部電影裡說:不管我們面對什麼樣的處境,不管我們內心有多少矛盾,我們總有選擇,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我們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完美的自己,都想成為最好的那個人,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的人生有無數的小事組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便我們不能成為像白求恩先生那樣“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人物,但至少可以成為善良、勇敢、正直的人,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

  同為醫務工作者,我想我是幸運的,有人統計人生覺得幸福的事件中,有一件是醫生目送治癒的患者離開診室是一種幸福,我想在座的醫護人員,都能經常感受到這種幸福和喜悅!雖然,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的困難、誤解,大家流過汗、流過淚,甚至有一些醫務人員流過血,在這次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還有許多的醫務人員失去了生命!可是他們為自己的選擇後悔過嗎?有一封信可以給出答案,這是前天人民日報公佈的一份援鄂醫生的家書節選:此役,萬餘白衣,共赴國難,成功之日,相去不遠,蒼蒼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待詔歸來之日,忠孝亦成兩全;然情勢莫測,若兒成仁,望父母珍重,兒領國命,赴國難,縱死國,亦無憾。

  字字真切,蕩氣迴腸!他們不後悔!我們也從未後悔!正是能體會這份工作的價值和責任,正是我們都有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追求,我們才能義無反顧,努力向前!

  未來道阻且長,還會有許多困難和挑戰,願大家都能在前進的道路上劈波斬浪!奮力向前!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白求恩的故事讀後感7

  我很早就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今天再次翻閱相關白求恩的事蹟讓我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白求恩是我最早熟悉和了解的第一個外國人大夫,我的父母還不時哼著《紀念白求恩歌》,琅琅上口,倒背如流。每次經過人民醫院住院部,都能看見白求恩的雕像,我的腦海不禁浮現教科書裡白求恩給八路軍動手術的照片,那是在戰火紛飛的晉察冀抗日戰場上拍攝的。生動的畫面不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我們看到:一個清瘦、堅毅、沉著的背影在簡易的茅棚戰地醫院給八路軍傷員動手術。手術檯的棚頂被炮火的氣浪震得亂動,大家都勸白求恩去隱蔽。他堅決說:“前線的戰士能不能因為空襲而停止作戰?我們的戰鬥崗位就是手術檯,一定要堅守陣地!”白求恩還說過:“我們來中國,不僅是為了你們,也是為了我們;我們努力奮鬥的共產主義,是不分民族也沒有國界的。”這些樸實、真摯的話語,今天讀起來仍令人感動,肅然起敬。

  現在中國已取得抗戰勝利,戰火已停止,和平已到來,我們是幸福的。但是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無國界醫生、戰地記者,都在傳承這種精神、這種理念。“一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清晨,當你在品味營養早餐時,醫生和護士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做晨間護理,查閱病人的化驗結果,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當你和家人相聚的時候,護士們還在細心地照顧病人。夜晚我們已經進入夢鄉時,住院部的醫生和護士們正在進行查房;急診科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地搶救病人;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急診手術。也許你會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情,都是醫生和護士應該做的。可就在這些小細節,小事情上,才真正凸顯病人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信守了醫德。

  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不斷鼓舞,才使得醫護人員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最不平凡的事,把最平凡的事業做到了不平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