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白求恩讀後感700字(通用8篇)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700字(通用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念白求恩讀後感700字(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1
今天我讀了《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本文講述了白求恩同志對革命事業的認真負責和對人民的極度熱忱。工作上一絲不敬的嚴謹,實踐中一次又一次的創新與完善,構成了一個有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品質的白求恩,築就了一種國際共產主義的不朽精神,所以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做一個真正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人。
白求恩同志對這種國際共產主義精神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對工作的極端負責。白求恩同志為了救死扶傷,宵食旰衣,付出全部的精力;為了不斷創新,殫精竭慮,提高了醫療水平和一大批醫護人員的工作水平。在美國治療肺病時,還發明瞭肋骨剪等醫療器材,有效提高治療肺病的效果與效率。他還放棄無比安逸的生活,帶著戰地醫療隊在每一個戰場的後方,冒著槍林彈雨,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搶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做最堅強的後盾;還培養出一大批革命醫療戰士,為醫療部隊作出巨大貢獻。他曾說:“前線的戰士能不能因為突襲而停止作戰?我們的崗位就是手術檯,一定要堅守陣地!”這難道不令人肅然起敬嗎?這難道不是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嗎?
白求恩不僅對工作極端負責,還對人民極端熱忱。在發明肋骨剪一系列醫療器材後,他發現外科的進步,並沒有阻擋肺疾的增長。他了解到“富人有富人的肺結核,窮人有窮人的肺結核。”窮人沒辦法享受醫療進步的成果。他認為:社會須改變醫療制度,把醫療直接送到人民去。他認為人人平等的理念就是一種很好的醫療機會制度,並由此而傾向於共產主義。因此,白求恩同志不久後加入共產黨,在每一場戰爭中毫不猶豫貢獻自己的力量。
白求恩對工作負責、對人民熱忱,表現出他是一個富有人性的傑出醫生,一位擁有偉大信仰的戰士!當今社會上能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其實只要為集體、為社會多貢獻一點,就可以體現“無私奉獻”了。對此,我們難道不應該以白求恩同志為榜樣,從小事做起,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嗎?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2
當我學習了毛澤東寫的那篇《紀念白求恩》的時候,我才知道白求恩是一個非常偉大高尚的人,我們要學習他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他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品質。
白求恩對工作是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是極端的熱忱,對技術又是精益求精,白求恩的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出了他對人民對同志都是無微不至。
他不像有些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別人,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像現在的社會,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我從小到大,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像白求恩這樣的大好人。
就拿我班的同學來和他相比的話,我班像白求恩這樣的人真是寥寥無幾,我班的每個同學都是為了自己過的好就可以了,根本不會去管別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個,都是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我們的老師常常教我們要助人為樂,我們幫助了別人的忙,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當我讀了這篇《紀念白求恩》的時候,我在想,我們根本就不能和白求恩相比。
我們學習了這篇《紀念白求恩》時,有很多同學都要學習白求恩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這種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這種高尚的品質。
白求恩五十多歲了,他還為人民為同志做了這麼多的事,白求恩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技術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像白求恩這種高尚的人格,純粹的品質,真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大家還要學習白求恩那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3
幾十年前,有這樣一段話曾經被全中國的人倒背如流:“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有許多事情已經大大地改變,但它震聾發聵的感召力量卻絲毫沒有衰減。
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似乎太大,太空,太深沉,似乎和我們平常實際瑣碎的工作學習生活沒有什麼切實的關係。但從另一個角度想一想,我們的一生,不就是由這些實際瑣碎的事情構成的嗎?在生命開始的時候,“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計劃、一個目標;而在一生結束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又是一個總結、一個評價。所以,這個問題並不那麼大,也不那麼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仔細地想一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我們對生活所有疑問的終極,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在對這個問題進行著回答。
於是,不管我們是否認真地去想過這個問題,它都實實在在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提出,並且最終都能得到一個實實在在的回答。只要生活在繼續,我們對於這個問題就無從逃避。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人曾發誓要青史留名,最終卻只像一縷風掠過時間;有的人只是默默地為別人、為國家辛勞著,卻能夠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其實,這個問題的意義並不在於自己的名字能夠流傳多久,而是有生之年那種有所寄託的希望,以及身後那種心安理得的坦然。
記住開頭的那段話吧,做一個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階趣味的、有益於人民的人!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4
讀過了語文書上毛澤東寫的《紀念白求恩》後讓我更深入的認識到白求恩先生。發自內心地對白求恩先生產生敬佩之情。
在《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枕。”這一句話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寫到了白求恩先生“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品質。他處處為人著想,把他人放在第一位。幹活時不拈輕怕重。這樣的白求恩先生難道不高尚嗎?我們平常也應該這樣做,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像白求恩先生一樣,擁有高尚的品格的人。
前一段時間裡,學校開展公開課活動。因為有許多其他學校的老師來聽課,所以我們要準備椅子。從體育館到我們教室門口要一段路。那時,老師說,她安排幾個人來搬椅子到教室門口,但結束後要班裡全部人一起幫忙搬回體育館。結束後,我搬著兩張椅子。椅子很重,搬起來有點吃力。這時一位男生向我走過來,他說他幫我搬。我想了想,見他兩手空空便給了他一張椅子。隨後,我走向體育館。那位男生走的很快,我看見他搬著三張椅子,心裡有點吃驚。我搬完了椅子。回去的路上,看見他又搬起兩張椅子。回到教室門口,看見許多人在門口打鬧,無心搬椅子。我見他又搬起了兩張椅子走,於是我也拿起一張椅子,去體育館。我問他,為什麼不去玩在這裡搬椅子?他靜靜地回答說,我如果都去玩了,誰來搬椅子?我望著他的背影,陽光照在他身上,汗珠慢慢的流下來,他的背影像發光一樣,金燦燦的……
這不就是白求恩先生的那種精神嗎?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呀!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5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偉大革命導師毛澤東同志寫的《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這篇議論文是毛澤東同志為悼念加拿大共產黨員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寫的。文中寫了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號召大家學習他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為了幫助中國抗日,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於第二年11月2日在河北唐縣不幸以身殉職。一個外國人,把他國的事業看成自己的事業,為了他國利益而犧牲。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呢?是國際主義精神,是共產主義精神。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實在太可貴了,太感人了,不是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做得到的。讀到這裡,我覺得白求恩同志太偉大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我們黨也要學習他這種國際主義的精神。
文章第二段用對比手法道出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負責,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別的同志對工作極不負責,對同志對人民漠不關心、麻林不仁、冷冷清清的。多麼好的同志啊,不但對工作負責,對同志對人民也很熱忱。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些人,對工作很不負責,拖拖拉拉啊,和別人聊天啊,拈輕怕重啊,等等。對於自己有好處的同志就假裝熱惺惺。對於自己沒有好處的同志就看見他都不高興。那樣的人一定要學學白求恩這種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我由這句話想到自己,我寫作文寫一遍就算了,就不再修改了。考試時取得了好成績,就不想著要加倍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了。學習了這課後,我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在作文上、學習上做到精益求精。
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我們長大後要像他那樣對工作負責,對同志對人民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讓共產主義精神閃閃發光。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6
我很早就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今天再次翻閱相關白求恩的事蹟讓我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白求恩是我最早熟悉和了解的第一個外國人大夫,我的父母還不時哼著《紀念白求恩歌》,琅琅上口,倒背如流。每次經過人民醫院住院部,都能看見白求恩的雕像,我的腦海不禁浮現教科書裡白求恩給八路軍動手術的照片,那是在戰火紛飛的晉察冀抗日戰場上拍攝的。生動的畫面不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我們看到:一個清瘦、堅毅、沉著的背影在簡易的茅棚戰地醫院給八路軍傷員動手術。手術檯的棚頂被炮火的氣浪震得亂動,大家都勸白求恩去隱蔽。他堅決說:“前線的戰士能不能因為空襲而停止作戰?我們的戰鬥崗位就是手術檯,一定要堅守陣地!”白求恩還說過:“我們來中國,不僅是為了你們,也是為了我們;我們努力奮鬥的共產主義,是不分民族也沒有國界的。”這些樸實、真摯的話語,今天讀起來仍令人感動,肅然起敬。
現在中國已取得抗戰勝利,戰火已停止,和平已到來,我們是幸福的。但是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無國界醫生、戰地記者,都在傳承這種精神、這種理念。“一個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清晨,當你在品味營養早餐時,醫生和護士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做晨間護理,查閱病人的化驗結果,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當你和家人相聚的時候,護士們還在細心地照顧病人。夜晚我們已經進入夢鄉時,住院部的醫生和護士們正在進行查房;急診科的醫護人員正在緊張地搶救病人;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急診手術。也許你會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情,都是醫生和護士應該做的。可就在這些小細節,小事情上,才真正凸顯病人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信守了醫德。
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不斷鼓舞,才使得醫護人員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最不平凡的事,把最平凡的'事業做到了不平凡。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7
記得小學學習這篇文章時,並沒有受到多少觸動,除了要求背誦默寫的最後一段,其他的內容在腦中早已模糊不清。如今重讀一遍,感慨頗多。
以前看待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詞,總覺得是書本中的東西,是我用來應試的一個詞語,從沒想過要把它用到生活中去,或者說,它對於是有距離感的。可如今重讀這一詞,細細想來,它是如此的貼近生活。舍友中午要洗澡,幫她帶份午餐,可以是它;數次排練,幾經刪改,只為能給化院新生呈現出一場完美的迎新晚會,可以是它……
其實,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高大上,它真的是一個很普通、很尋常、很親切的詞彙,是一種只要你留心就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的行為。哪怕有一點無私心的幫助,無雜念的付出,甚至一瞬甘願奉獻的念想,都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都是值得被肯定的,而這一點,我們要將它積累匯聚成河,這一瞬我們要將它延長直至永恆。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誠然很好,但我們無法事事時時都將它做到。古語有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試想一下,當你極度飢餓時,你發現了一個小麵包,而另一個飢餓的人恰巧也發現了它,你不可能將救命的麵包拱手讓給別人,因為這樣的後果是你會被餓死。可是假如你還不是很餓還可以再撐一會,你可能會將麵包讓給他人。也許,白求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理由,沒有那麼多利益的加加減減、邏輯判斷。這或許是他能令人敬重、學習的原因吧。
除了白求恩在利己、利人上的選擇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他對職業技術的態度也值得我們學習。俗話說,家財萬貫不如薄技在身,怪不得藍翔技校,新東方廚師這樣HOT。
我們對於任何一門技術,只要決心學習了,就要認真對待它,要知道,它遠遠比金錢、愛情、友情來的可靠。白求恩以醫療為職業,這門職業又不同與其他職業,它關係到一個生命是凋零還是繼續,是殘疾還是健康,它需要高超的職業技術做基礎,同時它也需要高尚的職業道德做保障。白求恩能做到技藝和道德兼有,足以證明他確實是令人欽佩的。
紀念白求恩讀後感 篇8
翻開《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我一眼即被《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所吸引,只因這是《毛澤東選集》中罕見的人物傳記。除了在《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為人民服務》中曾描寫了對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張思德同志外,毛主席甚少在文章中提及個人,更遑論是為其立傳,就這一點來說,《紀念白求恩》足以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文中,毛主席大致描述了一下白求恩同志輝煌的一生,並表達了對白求恩同志為中國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敬佩之情以及對其英年早逝的沉痛哀悼。讀罷,我們不難發現,在這篇簡短的文章中,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生動的修飾,有的只是像“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箇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或“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這樣樸素卻蘊含著最深刻情感的話語。從小到大,白求恩醫生的光榮事蹟不絕於耳,我相信他的名字早已印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不過,透過這篇文章,白求恩醫生的形象將會變得更加血肉豐滿,那不朽的人格魅力不再只停留在書上的字裡行間,那耀眼的人道主義精神不再只是空中樓閣,而是真真正正地為我們所感知,為我們所牢記。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可以說,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幸福的環境裡。但是,老一輩的革命人士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個財富不僅是指現在的和平年代和優越的物質生活,更是指寶貴的精神寶藏。我們不曾經歷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卻可以從他們的事蹟中感受到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偉大精神。白求恩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革命者,除去他對共產主義的奉獻與熱忱,他本身就是像毛主席對他的評價一樣,“一個純粹的人”。
有人曾說過,一篇好的文章吸引人之處不僅僅是有真摯的情感,還應該有不管歲月如何流逝,都能對現實社會進行針砭時弊的魄力,我認為,《紀念白求恩》正是這樣一篇傳世佳作。
毛主席筆下,白求恩是一個樂於助人、捨己為人的英雄式人物,這種精神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應在稱頌聲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