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臺新詠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綜合了音樂、詩歌、戲劇、繪畫、雜技等而逐漸成為獨立的藝術。舞蹈的起源比其他許多藝術門類都早,但把它當作一門科學去進行獨立研究,還是現代舞蹈史上的事情。舞蹈,從名稱到定義歷來都是不大統一的,歐洲人稱之為dance(跳舞),日本人稱之為“舞踴”;中國過去在歷史上,巫、舞、武三字都含有舞蹈的意思,樂字有時也是舞蹈的代詞。對於舞蹈本質的解釋,古今中外的學者也各有不同,柏拉圖說它是“以手勢講話的藝術”;亞里士多德說它是“借姿態的節奏來模仿人的各種性格、感受和行動”;近代學者又不一樣,日本舞蹈家石井謨說:“決定舞蹈本質的是動律”,美國藝術理論家蘇珊·朗格說:“舞蹈是動態形象”,等等。我們認為,舞蹈,按其本質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從廣義上說,凡藉著人體有組織有規律的運動來抒發感情的,都可稱之為舞蹈。但作為一種舞臺表演的舞蹈藝術,則是通過作者對自然或社會的觀察、體驗和分析,並以精練的典型的動作,構成鮮明的舞蹈藝術形象,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思想和感情。

舞蹈以人的動作為介體,而動作則來源於人們高度激動的感情,如《毛詩》序所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於這種特殊性,舞蹈就必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特點。舞蹈包含有舞蹈表情、舞蹈節奏和舞蹈構圖三個基本要素。節奏是舞蹈動作的時間因素,構圖是舞蹈表演者的表情和節奏的變化構成的,含有空間因素;造型性舞蹈表情是通過舞蹈家創造的人物形象表達人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它不同於一般自然狀態下的情緒,亦不只限於面部表情,而主要是通過“力度”、“速度”和“幅度”去體現。這些對比的形式和舞蹈的節奏,結合著表情構成了舞蹈上動的構圖。通過動的構圖,表達了人物形象特定的思想感情,創造出各種美的舞蹈想象空間。因此,舞蹈這三要素的互相結合,互相作用,形成了舞蹈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舞蹈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舞蹈形式中卻有不同的側重。一般自娛性舞蹈多側重於節奏,而舞臺表演的舞蹈則是三者結合起來,密切不可分的。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不僅包含著音樂和詩歌,還包含著造型藝術。舞蹈表演者的身體就是活的雕塑,身體上的衣飾是加強人物個性的陪襯。在審美特性上,舞蹈不僅能給人以美感,而且還能創造出一種特殊氣氛,從動作姿態的構成中使人辨出我們社會生活中各種真善美與假惡醜的東西,甚至誘發人聯想到它的特定時間和地點,好的舞蹈能使人在視覺上、聽覺上以至精神上得到滿足。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上古時代,它就充當原始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是隨著人類生產勞動而產生的。動作和節奏與勞動是密切相關的,不管是哪一種勞動,人的手腳總是要活動的,手用以拍打,腳用以踩踏,在某種動作連續重複過程中,就產生有規律的節奏,再伴以呼喊或打擊石塊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現了。

在人類原始部落裡,舞蹈具有全社會性,在他們組織散漫和生活不安定的狀況下,需要有一種社會感應力使他們團結在一起,舞蹈就是產生這種感應力的重要手段。不論是狩獵還是戰爭,都是整個部落一起行動,所以原始舞蹈總是集體性的。部落為了有個共同標誌,這就出現了圖騰。圖騰不僅作為部落區別的標誌,同時亦是一種最原始的宗教信仰。每逢禱告或慶賀,都對著圖騰跳舞,這叫圖騰舞蹈。圖騰舞蹈在世界各地原始民族中都是一樣存在的。北美洲印第安部落跳的野牛舞,他們迷信野牛和自己部族有血緣關係,跳這種舞野牛就會出現並讓他們狩獵;澳洲土人跳他們的圖騰蛇舞時,舞者紋臉紋身,作為對自己部落祖先的紀念。龍和鳳是中國古代民族的圖騰。由於各個部族互相歸併,一個圖騰已經不能代表整個部落聯盟的共同祖先,於是把幾種圖騰特徵,如以鹿的角、蛇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綜合成龍的形象,以孔雀、山雞等特徵綜合成鳳的形象,用它們代表最高統治者一姓的祖先,作為“帝德”與“天威”的標記。後來才把龍和鳳當作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

原始社會解體,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從此,圖騰崇拜開始和巫術迷信相結合。因而就產生了巫舞。圖騰崇拜和巫術雖然都是原始宗教信仰,但兩者性質不同,活動形式也不相同。圖騰是原始人類崇拜的偶像,而巫師則是作為人與神之間的橋樑;圖騰舞蹈是社會性的集體舞蹈,而巫舞則是巫師的表演。在巫術中,歌和舞被利用為巫術的手段,製造出一種神祕的氣氛,以保證巫術的成功。從舞蹈發展的角度上看,巫舞比原始的圖騰舞蹈前進了一大步,它從比較粗糙的集體舞蹈轉向專業的、個人的舞蹈表演,而且還表現出神話中的人物和故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巫舞十分盛行,規模巨集大,形式和內容都相當豐富。

奴隸社會末期,巫舞逐漸向娛君娛神的方向發展。男巫已開始改為女巫。從此巫就失去了原來受崇拜的地位。到了封建社會,宮廷舞蹈大規模地發展,分為祭祀性質的樂舞和宴飲助興的樂舞。中國的漢魏和隋唐時代,是宮廷舞蹈發展的兩個高峰。宮廷內設有專門管理收集樂舞的樂府、太常寺、梨園等機構,訓練和培養宮廷樂舞演員和樂員。唐玄宗和南唐李後主等皇帝還親自參加編制樂舞。東方國家如印度、日本、朝鮮等,同樣也有專供皇室享用的樂舞和舞伎。在歐洲,古希臘、羅馬的宮廷舞蹈原來也是很興盛的,自西羅馬滅亡後,整個歐洲為教權所統治,娛樂性舞蹈被中世紀教會認為是不道德的而加以禁止,但帶有世俗性質的民間舞蹈仍獨立於宗教舞蹈之外而發展,直到文藝復興以後,宮廷舞蹈才重新恢復。

西方17世紀後的宮廷舞蹈,是以社交性質為主的娛樂舞蹈,皇帝也一樣參加跳舞。這種舞蹈是向民間吸收了若干種舞蹈形式,由舞師加以改造和傳授,以適應宮廷中的社交儀式,這是西方社交舞蹈的起源。

芭蕾是從歐洲宮廷舞蹈發展而來的,首先是屬於宮廷中專有的表演,後來轉移到劇場中去演出。它制訂出一整套技術規範和要求,所以稱之為古典芭蕾。古典芭蕾是表演性舞蹈中技巧要求最高和最講究形式規範的舞蹈,它傳播面很廣。20世紀初,現代舞在西方興起,這種舞蹈形式最初是受浪漫主義思潮影響產生的,後來又在現代主義的思想影響下產生出許多舞蹈派別。它總的傾向是反對傳統的藝術觀念,提倡創新、自由,建立了一套它們自己的表演體系和理論體系。現代舞在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較為流行。

在舞蹈發展史上,民間舞蹈常常被人忽視,其實只有民間舞蹈才是舞蹈發展的主流。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它是一條永遠不會枯竭的舞蹈源泉。歷代統治者都懂得向民間舞蹈吸取營養,但他們又千方百計去禁止民間舞蹈的活動。民間舞蹈源遠流長,它並不因為被禁止而停止發展,也不因為被宮廷吸收而改變其固有的鄉土特色,它始終是以絢麗多姿的風貌在民間廣泛流傳。

從舞蹈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來看,舞蹈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有什麼樣的社會就產生什麼樣的舞蹈,但反過來它又作用於社會,又能反映社會生活。舞蹈史雖然是舞蹈本身的歷史,但它卻是社會文化發展史當中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各個歷史時期的舞蹈狀況,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窺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倫理、哲學以至宗教和風俗等各個方面。這種反映,就是舞蹈所具有的認識功能。通過舞蹈,可以瞭解和認識社會的心理特徵、精神風貌以及社會的各個側面。中國古代思想家常常以某個朝代的樂舞風氣去評價它的興亡盛衰就是這個道理。

審美亦是舞蹈的一個重要功能。舞蹈的審美作用體現在舞蹈的節奏、表情和構圖給人以美感和在舞蹈過程中所獲得的身心愉悅。它不僅感染著觀者的感情,也鼓舞著舞者本人的情緒,在舞者與舞者之間的情緒互相影響下,從強烈的節奏感中獲得更大的精神滿足。原始人之所以不能自制地陶醉於狂熱的跳舞之中就是這個原因。但舞蹈的審美功能並不是孤立地單獨存在,而是結合著一種動機,或一種感情去為某種目的服務。所以舞蹈的審美功能,往往不是和娛樂功能結合在一起便是和教育功能結合在一起的。

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義所在,通過舞蹈的審美教育,在道德品質和思想情操上給人以影響。但它不是以某種抽象的道德原則進行說教,而是把道德準則通過審美功能體現出來,使人從情感上受到感染,發自內心地體驗到這一原則的崇高性,把它變為自己內在的心理欲求。過去歷史上一些有見識的統治者也重視舞蹈教育,原因就是他們也懂得舞蹈具有教育功能這一特徵。如中國古時周代,“設樂師掌國學之政,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兌舞,有羽舞,有皇舞,……”(《周禮·春官》)其目的就是利用舞蹈的審美功能,潛移默化地把一整套封建道德禮教觀念,輸入貴族子弟的思想情感之中。

從美學的角度上說,舞蹈的這三種功能,就是真、善、美這三方面的作用。認識功能是真,教育功能是善,審美功能是美。但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絡,辯證統一。在正常的情況下,舞蹈藝術總是作為真善美的統一整體來對人和社會發生作用的。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它擁有豐富的舞蹈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民族舞蹈傳統。

中國共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由於各民族的地方特點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舞蹈形式就更加瑰麗多彩了。這些形式多反映當地的勞動生產和與人民生活慼慼相關的故事和喜、怒、愛、憎的思想感情。所以民間舞蹈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祭祀舞蹈亦屬於民間舞蹈,但性質和風俗舞蹈有所不同。祭祀舞蹈多是結合著宗教迷信活動和紀念祭祀儀式進行的,如喇嘛教寺廟中的敬神活動“跳神”,民間辟邪驅鬼的“跳鍾馗”和戴面具的儺舞等,是屬於宗教或迷信性質的祭祀舞蹈;在山東孔子的故鄉曲阜縣舉行祭孔儀式的舞蹈,則是古代封建祭祀舞蹈的遺制。

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遺產雖然十分豐富,但各個民族的舞蹈發展是不平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視各民族的民間舞蹈的收集和整理,不分雅俗,推陳出新,因此大量民間舞蹈都以嶄新的面貌出現,為世界人民所矚目。

在繼承和發展民族藝術傳統的基礎上,中國舞蹈工作者從各種有文字記載的,非文字的、歷史的和現存的古代舞蹈資料中去發掘,並通過多種渠道去探索中國古典舞蹈的形式。一種是從戲曲舞蹈的基礎上去作系統的整理。中國的歌舞藝術自宋元以來,一部分已和戲劇藝術合流,成為一種詩、歌、舞、劇的綜合形式,稱為戲曲。其中既含有一些宮廷舞蹈成分,亦根據表現劇情和塑造人物需要,創造出各種型別的動作程式。古典舞蹈工作者從戲曲藝術中將舞蹈分解出來,又按舞蹈藝術規律進行科學歸納,在實驗中取得不少成績,既創作出有別於戲曲的古典舞劇,也建立了一套不同於戲曲的舞蹈技術訓練方法。另一種是從中國古曲、詩畫中去探索中國古典舞蹈。古曲雖然看不見舞蹈形象,但根據中國古代的樂與舞在節奏上的共性。詩、畫、舞在風格上的接近,使古典舞蹈的形象在這個基礎上產生。還有一種渠道是從歷史舞蹈形象資料上探索、建立中國古典舞蹈形式。舞蹈工作者通過對歷代的文史資料、雕刻、壁畫等形象資料進行研究整理,從這些靜態形象去探索中國古典舞蹈,亦取得不少成果,並創作出有代表性的舞蹈。

新舞蹈是中國近現代所產生的一種新的舞蹈形式。20世紀20年代以後,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中國開始出現以反映現實生活為特徵的新舞蹈藝術。抗日戰爭前後,一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舞蹈家,他們投身於抗日戰爭,把舞蹈藝術與抗日宣傳相結合,創作出一批在當時廣泛流行的舞蹈作品。與此同時,在革命根據地、解放區和工農紅軍、解放軍中也掀起了以舞蹈形式宣傳群眾的熱潮。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聯絡群眾,又創作出反映中國人民鬥爭生活的新舞蹈。由此開創的一條以表現現實生活為主的新舞蹈藝術道路,一直在國內產生著較大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反映現實生活的舞蹈更有條件發展,新一代的舞蹈工作者繼往開來,發揚這一新舞蹈創作傳統,以更廣泛的題材去反映社會主義的現實生活和成就。

對外國民族民間舞蹈及各流派的芭蕾、現代舞等舞蹈形式的學習和上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了較大發展。隨著對外文化交流,各國有代表性的、以及各種流派的舞蹈專家和團體頻頻來中國作友好訪問和演出。中國亦不斷地派出舞蹈家和舞蹈團體到世界各國演出,在學術上和舞蹈作品上都起到互相學習和互相交流的作用。1954年創辦了北京舞蹈學校,先後培養了一批有作為的中國古典舞蹈、 民間舞蹈、 芭蕾演員和編導,現在中國的芭蕾水平已開始進入世界先進行列。196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倡儀下又成立了一個專門上演和介紹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國歌舞的東方歌舞團,該團在國內外演出獲得很高聲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制訂了一系列正確的文藝政策。實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中國的舞蹈事業比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發展形勢都要好。由於國家對舞蹈事業的重視,1949年就成立了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稱為中國舞蹈家協會),有計劃地把中國舞蹈事業納入國家文化事業計劃。30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舉辦各種型別的舞蹈比賽和會演,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節目和演員。從事舞蹈理論研究的隊伍亦逐漸鞏固和壯大,在舞蹈史學、美學、民俗學以及舞蹈教學、表演、編導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出版了許多專業性的舞蹈書刊。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都先後成立了舞蹈家分會,一支較大的舞蹈骨幹隊伍已在全國範圍形成。中國人民解放軍亦有一支強大的舞蹈藝術隊伍。中國的舞蹈事業正是方興未艾,處於一個迅速發展的新階段。

參考文章

怎樣判斷我的孩子是不是該選擇學習舞蹈這個專業?孕育兒我自己沒有舞蹈基礎,在家裡我應該怎樣輔導孩子複習舞蹈?孕育兒我的孩子錯過了學習舞蹈的最佳年齡,現在還可以為孩子選擇學習舞孕育兒孩子班上換了老師,孩子就不願意學習舞蹈了,我該怎麼辦?孕育兒怎樣提高孩子學習舞蹈的興趣?孕育兒孩子多少歲開始學習舞蹈最好?孕育兒誰陪伴孩子去學習舞蹈最好?孕育兒我的孩子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舞蹈之後突然沒了興趣,我該怎麼辦?孕育兒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興趣點變化快怎樣提高他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孕育兒體育舞蹈的由來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