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稅

[拼音]:Hengli

[英文]:O.Henry (1862~1910)

美國短篇小說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父親是醫生。15歲在叔父的藥房裡當學徒。五年後去得克薩斯州一個牧場放牛。1884年後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和銀行出納員。1896年,銀行發現缺少一小筆款子,歐·亨利因涉嫌被傳訊。他卻取道新奧爾良去拉丁美洲避難。1897年,回國探望妻子,因而被捕,判處 5年徒刑。在獄中曾擔任藥劑師,並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原為獄中所用一本法國藥典的作者的名字)寫作短篇小說,於《麥克呂爾》雜誌發表。1901年,因“行為良好”提前獲釋,來到紐約專事寫作。他雖也與上流社會來往,但經常出入貧民公寓、小酒館、下等劇場,自認為紐約400萬小市民中的一員,而不是400個富翁之一。

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共有 300多篇,收入《白菜與國王》(1904)、《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兒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由於他在紐約《星期天世界報》這類通俗報紙上發表作品,讀者物件是小市民,這就影響了他創作的格調。他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複雜的感情。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如《麥琪的禮物》寫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相互贈送聖誕禮物中的巧合,刻劃了他們捉襟見肘的生活與相互體貼的感情。《警察與讚美詩》寫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想進監獄度過寒冬,屢次以身試法,警察都置之不理。而當他決心棄舊圖新時,警察卻毫無道理地逮捕了他。作者向人們揭示這個社會就是如此的黑白不分,是非顛倒。《最後一片藤葉》感傷氣氛濃厚。作者滿懷深情地讚美了窮藝術家之間“相濡以沫”的友誼,突出地刻劃了一個捨己為人,以自己的生命創作出畢生“最後的傑作”的老畫家的形象。《沒有完的故事》對大都會中掙扎謀生的弱女子表示了濃厚的同情。《帶傢俱出租的房間》也是一篇哀婉動人的故事,作者用神祕的氣氛渲染了一對愛人先後在同一個房間裡自殺的悲劇。

歐·亨利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裡,有不少人就是高階的騙子,成功的騙子。如《黃雀在後》,寫騙子、強盜與金融資本家比賽騙人的本領,結果騙子和強盜都自愧弗如。在《我們選擇的道路》裡,作者淋漓盡致地揭露了投機商與強盜是兩位一體,而“合法的”投機商倒比不合法的強盜顯得更加猙獰可怕。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讚歎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他還以準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使讀者有親歷其境之感。但由於作品寫得太多太快,手法不免雷同;特別是受到當時社會上庸俗趣味的影響,往往為悲慘的故事硬添上一個圓滿的結局,因而有時沖淡了作品的社會意義。

歐·亨利一直擁有廣大的讀者,在他死後幾年之內,他的聲譽仍然很高,有人認為他給短篇小說帶來了“新的生命”。但是到了20年代,批評家對他又有不同的評價,門肯認為在他所寫的全部人物中,沒有一個是真實可信的。近年來,批評家又主張應該公正地對待歐·亨利。英國短篇小說作家貝茨認為他對短篇小說的創作仍然擁有“驚人的持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