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眼

[拼音]:guomin jingji tizhi

[英文]: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y

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下,生產關係的具體形式以及組織、管理和調節國民經濟的制度、方式、方法的總稱。簡稱經濟體制。

內涵

包括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地區、各個行業、各個經濟單位的各項體制;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過程的體制;農業、工業、基本建設、交通、運輸、建築、物資、外貿、商業、服務等各個部門的體制;計劃、勞動、工資、財政、金融、價格、稅收等各個環節的體制;中央與地方、經濟區、中心城市、企事業等各個層次的體制;總公司與分公司、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的體制,等等。各個過程、部門、環節、層次等經濟體制互相聯絡、相互交錯,形成了整個的國民經濟體制。

國民經濟體制包含的內容主要有:

(1)國家管理國民經濟的基本原則、方針和政策;

(2)生產資料所有制具體形式與結構,包括各種經濟形式的配置和經營方式;

(3)經濟組織形式,包括管理、調節、監督機構的設定等;

(4)管理許可權的劃分,包括計劃、人力、物力、財力等許可權,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以及管理機構、各類人員的許可權與職責的劃分;

(5)管理制度,包括計劃、財務、物價、稅收、信貸、現金、物資、商業、外貿、勞動、工資、人事、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以及企業的生產、購銷、質量、技術、儲運、承付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6)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上述各項內容是相輔相成的。

經濟體制建立的依據

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它產生的具體條件是:

(1)首要的是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或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有管理和組織經濟的特殊職能,它可以確立經濟體制的重要原則、方針、政策和措施,建立經濟管理機構,劃分管理許可權,運用各種經濟槓桿。

(2)實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由於根本利益的一致,就為正確地處理各種經濟關係,調節各種經濟利益提供了條件。

(3)實行計劃經濟。這既保證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又為正確劃分管理許可權,建立和健全決策、指揮、監督、調節機構,建立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創造前提。

(4)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分工協作和部門、地區、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絡也越來越密切,客觀上要求建立統一的協調的國民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的完善和改革

各社會主義國家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先後進行或正在進行國民經濟體制的改革。

中國原有的經濟體制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弊病。主要表現為:

(1)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的實際情況,片面追求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高度公有化,甚至追求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

(2)忽視甚至否認商品經濟,排斥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槓桿,過分集中,不利於國民經濟生動活潑地發展。

(3)沒有全面貫徹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忽視勞動者集體和個人的物質利益,實行統收統支的財政管理體制,形成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弊病,嚴重地束縛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的發揮。

(4)政企職責不分,把全民所有同國家機構直接經營混為一談,壓制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條塊分割、割斷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經濟的自然聯絡,妨礙了經濟技術交流與商品經濟的發展。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著手對國民經濟體制進行改革。1984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經過幾年的改革實踐,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深化改革的任務,要求圍繞轉變企業經營機制這個中心環節,分階段地進行計劃、投資、物資、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體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計劃商品經濟新體制的基本框架,即:

(1)按照所有權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搞活全民所有制企業;

(2)促進橫向經濟聯合的進一步發展;

(3)加快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4)逐步健全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巨集觀經濟調節體系;

(5)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繼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6)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和正確的分配政策。(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改革的意義

經濟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1)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它要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絡的環節和方面,是各種經濟關係、經濟利益的調整。它要通過正確地處理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國家與集體、集體與個人的經濟利益,以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

(2)經濟體制改革是促進社會生產力更快發展所必需的。只有改變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某些環節,改變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國家對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改變一切不利於或妨礙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結構、經營方式、組織形式、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才能解除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3)經濟體制改革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是在與資本主義制度和封建主義殘餘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不斷地從體制上變革舊思想、舊制度、舊機構、舊辦法,創立新的思想、制度、組織、方法,社會主義才能得到不斷鞏固和發展。

(4)社會主義制度有一個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只有通過改革,才能使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日益鞏固和發展,使它的各項具體制度日益健全和成熟起來,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5)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保證,它貫串於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全過程。如果不對體制進行改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不會順利前進,對經濟體制進行有計劃、有步驟而又堅決徹底的改革,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