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西伯利亞諸語言

[拼音]:Ouma'er Haiyamu

[英文]:Ghiyasoddin Abu al-Fath Omar Khayyam (1048~1122)

波斯詩人、哲學家、天文學家。一譯莪默·伽亞謨。生於霍拉桑尼沙浦爾。幼年在家鄉求學,晚年去過麥加朝覲。曾在塞爾柱王朝瑪列克沙赫(1072至1092年在位)宮廷擔任太醫和天文方面的職務。1074年曾修訂曆法,並籌建天文臺。

海亞姆生前不以詩聞名,他逝世50年之後才有人提到他寫過四行詩。四行詩是伊朗傳統的詩體,第一、二、四行協尾韻,類似中國的絕句。1859年英國人愛·菲茨傑拉爾德把他的四行詩譯為英文出版,此後他的四行詩聞名歐美。郭沫若於1928年從英文轉譯了他的四行詩集,題名《魯拜集》(魯拜為阿拉伯語,此處意為四行詩)。

海亞姆對社會和人生的見解,不囿於伊斯蘭教所宣揚的真主創造世界的觀點。他曾對同時代學者的迂腐表示憂慮,對窒息學術探討的社會環境表示不滿,他的許多四行詩正是這種痛苦和憤懣心情的流露。他還在詩中探討人生的意義。他感到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他認為關於“彼世”的說教是荒謬的,否定了“地獄”和“天堂”的存在。對當政的權貴和宗教上層人士,他進行了譴責和揭露。因此統治者懼怕和痛恨海亞姆,稱他的詩是“吞噬教義”的毒蛇。

海亞姆的四行詩語言明白曉暢,樸實洗練。他的詩歌創作繼承了薩曼王朝時期“霍拉桑體”的傳統。他的詩集最早的抄本是1208年本(現藏劍橋大學圖書館),收四行詩 252首,是公認可靠的版本,但有人認為他的全部四行詩應該超過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