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
藥材名稱:橡皮殼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橡斗殼(《日華子本草》),橡豆子殼(《餘居士選奇方》),橡子殼(《玉楸藥解》)。
基源:為殼鬥科櫟屬植物麻櫟的殼鬥。
原植物:麻櫟Quercus acutissima Carr.
餘項參見“橡實”條。
藥性
性味:《綱目》:“澀,溫。”
功效:收斂,止血。
主治:瀉痢脫肛,腸風下血,崩中帶下。 ①《唐本草》:“為散及煮汁服,主痢。” ②《日華子本草》:“止腸風,崩中,帶下,冷熱瀉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入散劑。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仁齋直指方》:“治下痢脫肛:橡斗殼燒存性,研末,豬脂和搽。並煎汁洗之。” ②《餘居士選奇方》:“治腸風下血:橡豆子殼,用白梅肉填滿,兩個合定,鐵線扎住,燒存性,研末,每服6g,米飲下。一方用硫黃填滿,煅研酒服。” ③《全幼心鑑》:“治走馬牙疳:橡斗殼入鹽填滿,合定燒透,出火毒,研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漱過搽之。” ④《經驗良方》:“治風蟲牙痛:橡斗殼5個,皂莢1條(均入鹽內)。同煅過,研末,日搽3~5次,荊芥湯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