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東贊
[拼音]:Meiguo meishu
[英文]:American art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本土之外,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中太平洋北部的夏威夷州。今天美國的這塊土地上,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居住,以後印第安人長期生息於此。17世紀初,歐洲殖民者開始進入。1776年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美術,一般從17世紀初以後算起,但在此以前就已存在著印第安人美術。
印第安美術
印第安人是1.5萬~2萬年前跨白令海峽遷移到美洲的蒙古人。他們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和藝術,至16世紀歐洲人進入美洲時,北美的印第安人還處於新石器時代。由於他們遭到歐洲人的殺戮、迫害、驅趕和同化,留下來的藝術品很少,但卻越來越受人重視。美國民族畫派尤其是現代美術流派,有許多是淵源於印第安人美術的。
美國的印第安人美術主要包括 3種:
(1)伍德蘭美術,主要是今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印第安人美術。
(2)北美大平原美術,指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北起薩斯喀徹溫河,南至得克薩斯州的中部遊牧印第安人的美術。
(3)極西部與西南部美術,指今新墨西哥州與亞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美術(見印第安美術)。
17世紀以來的美術
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美術,是從17世紀初歐洲人進入後才開始的。以後的美國美術史,是攝取以歐洲為中心的文化傳統和樣式、逐漸樹立獨立的美術風格、並進而對世界美術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歐洲人離開他們那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傳統的大陸,向一個所有東西都必須重新創造的陌生世界移民,決定了他們的美術富有創造性,並且首先是實用的。所以,17~18世紀,幾乎每個移民都是建築師和手藝人。早期清教主義給美國美術帶來禁慾的和超越的要素,啟蒙思想的移植和感化,又給它增添了通俗的和現世的要素。因此,出現了忌避偶像、與過去背離的傾向,導致人們對人物畫和風俗畫的喜愛甚於宗教畫和歷史畫。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的風景畫被引進來,美國藝術家通過廣袤自然表現崇高精神,漸漸地萌生了美國美術的特性。它與R.W.埃默森等人的超絕主義有聯絡。南北戰爭(1861~1865)以後,工業化的進展,促進了國家和城市的繁榮及大眾文化的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期間,一大批外國藝術家亡命美國。以與他們的交流為契機,美國藝術家通過從獨自的空間感覺重新評價歐洲藝術,創造了內涵崇高的抽象表現主義。由此,美國美術獲得了獨特面貌。原來以歐洲為中心展開的西方美術史,由美國繼承和發展。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尤其戰後,繼義大利和法國成為世界現代美術的中心和策源地,以千變萬化的流派和風格對世界美術發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建築
房屋對於歐洲移民來說是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建築成為美國美術的先導。殖民時期,美國東北部都市的格子狀街道和不講究裝飾的邸宅,與東南部大農莊的鄉村建築形成對比。18世紀末,從歐洲來的學院派建築師,適應新興國家的需要,建立起一些莊重的希臘羅馬樣式的建築。法國的P.-C.朗方是其代表,他設計了首都華盛頓的中心區。19世紀初,第3任總統T.傑斐遜離任後,受A .帕拉迪奧的影響而從事建築設計,他以羅馬的潘忒翁神殿為規範,在建築作品中顯現開拓精神。這一時期,還在費城等都市開始低層連續住宅的建設。在南北戰爭中,建築的特色是希臘樣式和哥特式的復興。南北戰爭後,在法國第二帝政樣式的推動下,就學於法國美術學院的美國樣式主義建築師在東部形成強大的勢力。19世紀中葉,以鋼鐵為中心的產業革命,推動著建築工藝學的飛躍發展。電梯和鋼筋混凝土的發明,導致出現了美國首創的建築形式──摩天大樓,它被認為真正代表美國精神。摩天大樓的建設在19世紀80年代以中部的芝加哥為中心達到全盛。以L.H.沙利文為代表的芝加哥派建設了合理的鋼筋結構高層大廈,在1893年的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上,戰勝東部勢力。沙利文及其後繼者F.L.賴特開啟了美國現代建築的大門。其後直至20世紀30年代,以麥金、米德、懷特建築事務所的折衷樣式為代表,建築意匠上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其間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轉機,以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技術發展為背景,摩天大樓的建設在國際上引人注目。在曼哈頓林立著如紐約帝國大廈等摩天大樓,並且為高層化大都市建設提出了新預製構件計劃。從30年代後期開始,賴特的活動引人注目,自落水別墅後,又創造了許多有機建築的傑作。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契機,德國包豪斯體系的W.格羅皮烏斯、 L.米斯·範·德爾·羅厄等亡命美國。 他們的教育活動和設計活動,與賴特、E.薩里南的活動並駕齊驅。在紐約還有彙集了各國建築師智慧的國聯本部建築和SOM建築事務所的城市建築計劃,美國一舉變為大膽的現代建築的試驗場。以紐約曼哈頓區為例,著名的建築有:賴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館、羅厄和P.C.約翰遜的西格雷姆大廈和聯合國總部建築群、 薩里南的CBS大廈、布魯爾的惠特尼美術館、M.亞馬莎基的世界貿易中心。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建於1970~1974年,由SOM建築事務所設計,是迄今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費城的L.I.卡恩、紐黑文的P.M.魯道夫,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此外,還可提到的有向巨型建築挑戰的K.R.羅奇、具有象徵性的R.文圖利和C.W.穆爾等人的建築風格。
雕塑
美國在獨立戰爭(1775~1783)後,出現了受歐洲影響的新古典主義傾向,製作了許多以獨立戰爭的英雄為代表的理想化的肖像雕刻。H.鮑爾斯在新古典主義上融入美國特有的自然主義,博得國際聲譽。南北戰爭後,要求在造型上反映美國社會的理念,與建築一樣,1893年的芝加哥萬國博覽會成為雕塑的舞臺。當時的肖像雕刻和紀念碑上,A.聖高登斯保住了格調。20世紀的雕塑,始於E.納德爾曼的單純化具象雕刻。與來自法國的拉謝茲的生命主義並行,從P.蒙德里安、J.阿爾普受到啟發的A.考爾德創造了活動作品。相對繪畫上的抽象表現主義,S.利普頓、D.史密斯等非常活躍。巨大的物體雕塑進入都市空間而令人注目。著名的雕塑家有:L.尼夫爾鬆、I.諾古奇、E.基恩霍爾茲、 C.奧爾登伯格、C.克里斯托、R.莫里斯、D.賈德等。
繪畫
1620年在首批移民到達之後,繪畫主要有3個來源:
(1)移民中原有的民間藝術家;
(2)從歐洲來短暫停留的二三流畫家;
(3)一些航海家、旅行家或地質生物學家留下的速寫或地誌畫。它們構成了民族畫派的準備階段。約1670年,北美殖民地開始形成了一個無名畫家群,以波士頓為中心從事創作,留下約50餘件作品,大多畫的是本地名流的肖像,其風格有荷蘭小畫派的痕跡。作者大都是畫匠,或在殖民地短期停留的歐洲畫家。這些肖像畫說明,美國藝術從一開始就完全是市民的藝術。
獨立戰爭前後,美國繪畫逐步成熟,湧現了一批受過專業訓練、有較高藝術造詣的職業畫家,他們為19世紀美國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1728年,蘇格蘭畫家J.斯邁伯特來到波士頓。他帶來了歐洲古典大師作品的銅版複製品,也在這兒舉辦了個人畫展。其後英格蘭畫家J.布萊克本善畫羅可可風格的肖像。由於他們的活動,影響了一代美國畫家。其中最主要的是J.S.科普利,堪稱美國美術史上第1 個大師。他早年生活在波士頓,獨立戰爭期間移居英國。他的肖像畫真實刻畫了美國人的精神面貌,在技法上也達到了英國肖像畫的水平;歷史畫創作也有突出成就。B.韋斯特主要活動在英國,1792年繼任英國皇家美術院院長,在藝術觀點上受新古典主義的影響。G.斯圖爾特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在英國和北美都有很大影響,他畫的多幅《華盛頓像》成為美國美術史上的名作。
繼18世紀末19世紀初肖像畫的繁榮之後,風景畫開始佔據了突出的地位,風俗畫也隨之出現。美國的獨立促進了民族觀點的形成,以風景畫為主的哈得遜河畫派成為第1個民族畫派。T.科爾是這個畫派的創始人,他出生於英國,1818年移居美國。他注重大自然的直接觀察與寫生,經常以卡茨基爾山脈的景色為題材,具有浪漫主義詩人的氣質,但又是美國原始的自然風光的真實寫照。與科爾同時代的優秀風景畫家還有A.B.杜蘭德,他同時也擅長肖像畫、風俗畫和歷史畫。杜蘭德的風景畫具有古典主義的嚴謹,但又不失大自然生動的氣韻,近似於巴比鬆畫派的氣質。
在19世紀上半期,美國藝術的發展還體現在大眾化的藝術中。被稱為民間畫或原始派的畫家大都沒受過專業訓練,主要模仿斯圖亞特和科爾等人的風格,但非常質樸,形象稚拙,色彩鮮豔。
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爭改變了美國曆史的發展程序,戰後的工業革命和經濟繁榮,也帶來了藝術的黃金時期。風景畫家F.E.丘奇、G.英尼斯,靜物畫家W.M.哈尼特,風俗畫家W.M.亨特等人在各自的領域中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歐洲藝術對美國的影響也日益增強,大批美國青年遠渡重洋到法國、英國等地學習繪畫,回美國後給本地的藝術帶來新的技法和風格;也有一部分畫家留在歐洲,成為歐洲19世紀末新美術運動的重要人物。女畫家M.卡薩特1866年赴法深造,後定居法國。她是參加了法國印象派畫展的唯一的美國人。J.S.沙金是美國最傑出的肖像畫家。他的風格是將古典主義傳統和印象派手法融為一體。J.M.惠斯勒的聲譽已經超出美國,成為西方藝術的偉大革新者之一。他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追求純藝術的表現力。
在這一時期,真正具有美國精神與氣質的是一批生活在美國、以美國人民的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畫家。W.霍麥就是其中之一。霍麥的藝術生涯分為兩個階段:早期是在南北戰爭中,以美術記者身份往來於前線,以現實主義手法創作了一批反映前線戰士生活的油畫;後期他主要生活在海濱,用水彩和油畫來描繪海景和漁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情意深沉,場面雄壯,成為19世紀下半葉美國人民精神的象徵。另一位著名畫家是T.伊肯斯,曾在法國留學,比較注重學院派的技巧,在肖像畫與風俗畫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作品具有渾厚精深的氣質。當霍麥和伊肯斯的現實主義成為當時的主流時,繼承了哈得遜河畫派傳統的A.P.賴德則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他所畫的大海充滿神祕的恐懼與不安,是某種情緒與心靈的象徵。他沒有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一生在孤獨中度過。
法國印象主義在美國的影響跚跚來遲,活動於1898~1919年的十人派被認為是美國的印象主義團體。這個名稱來自1898年由10名畫家舉辦的一次展覽。參加十人派活動較遲的W.M.蔡斯被公認為美國印象派的領袖。他主要是在德國的慕尼黑學畫,回國後熱衷於傳授他學到的新的表現手法。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有意識地把印象派的風格和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審美趣味結合在一起,描繪他們舒適的室內生活和美國的自然風光。美國印象派是一個過渡時期的藝術現象,標誌著傳統風格的結束和現代藝術的開始。
美國現代藝術的發端首先以強烈的美國精神體現出來,一群被稱為八人派的青年畫家敏銳地感受到了現代社會對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的深刻影響,因此他們反對學院派的高雅與超脫,要求畫城市的街道和被正統的藝術家認為是不堪入畫的題材。因此當時的一些評論家就戲稱他們為垃圾箱畫派。雖然八人派的宗旨是題材上的突破,但他們也帶來了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R.亨利是垃圾箱畫派的典型,他曾到巴黎學畫,風格上受印象派影響,但他回美國後即以下層社會的生活為題材,形式也變得更為粗放。1908年2月以亨利為首的8 名畫家為與學院派對抗舉辦了自己的畫展而轟動一時。在垃圾箱畫派中,只有M.B.普倫德加斯特 與眾不同,他受後印象主義影響較大,不注重題材,手法上帶有先鋒派的特徵。他是美國最早採用現代主義手法作畫的畫家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在歐洲蓬勃發展的現代主義運動開始猛烈地衝擊美國。攝影師A.施蒂格利茨1905 年在他自己的攝影室(紐約第15街291號)舉辦一個分離派攝影展覽,以後把展覽擴充到繪畫與雕塑,這就是著名的291畫室。1908~1917年,291畫室大量展覽和介紹歐洲現代派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在現代派藝術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兒童畫和非洲雕刻。繼291 畫室之後一個更重要的事件是軍械庫展覽會,這個展覽標誌著美國現代派藝術的誕生。從此以後,美國藝術開始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潮流。這個展覽於1913年2月17 日在紐約舉行。在展出作品中最引起轟動的是美國畫家的立體派風格和抽象繪畫,其中最為突出的幾個畫家有S.戴維斯。他是軍械庫畫展的組織者之一,也是歐洲現代藝術在美國的主要傳播者,他自己的風格受立體派影響較大,反映了現代都市生活所造成的視覺感受,也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同時也嘗試過其他的現代抽象藝術的手法,屬於美國最早的抽象畫家之一。他在接受立體派的構成時,也接受了野獸派的色彩,而在藝術觀念上也受到中國與印度藝術的影響。G.奧基夫是施蒂格利茨的妻子,是美國著名的現代主義女畫家。她的畫是用抽象的語言表達孤獨意識和壓抑感,充滿神祕主義色彩。其他的畫家還有J.馬林等。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現代派運動在美國的主要表現是精確主義,又稱立體派現實主義。這主要是一種風格和題材選擇的範圍,而不是一個畫派和運動。這些畫家的抽象形式的來源,主要是城市的建築街道和工業裝置及廠房。他們受歐洲的分析立體主義和純粹主義的影響,也有達達主義的觀念,主要人物有C.希勒等人。此外,超現實主義在30年代在美國也流行過,1931和1936年的兩次超現實主義展覽為它在美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到30年代,現實主義藝術再次在美國復興,這主要表現在壁畫運動與鄉土現實主義兩個方面。在全球性經濟危機衝擊下,美國政府制定了聯邦藝術計劃,組織失業的藝術家參與各種公共建築工程的壁畫裝飾工作。在這項事業中,現實主義畫家T.H.本頓獲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反對歐洲抽象繪畫對美國本土文化的衝擊,堅持以美國普通勞動者的生活為題材,在風格上受墨西哥壁畫的影響。與本頓的情況相似的鄉土現實主義畫家畫架上畫, 他們在力求反映美國人民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時,都或多或少受到現代派手法的影響。這些畫家中,E.霍珀,他用寫實的手法描繪現代都市生活給小人物帶來的孤獨感;G.伍德用早期尼德蘭繪畫的風格來暗喻美國的傳統,冷漠中包含著諷刺;A.懷斯鄉土題材的作品充滿懷鄉的愁緒和牧歌情調。
抽象表現主義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它是歐洲最重要的美術現象,標誌著西方現代藝術的中心開始向美國轉移。因為抽象表現主義畫家雖然手法不一,風格各異,但在整體上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心靈留下的創傷是精神上的自我折磨和鞭撻。抽象表現主義的實踐對歐美當代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J.波洛克是重要代表,他以行動繪畫著稱,在概念上與30年代法國的超現實主義畫派有聯絡。屬於行動繪畫的還有W.德·庫寧和H.霍夫曼。另一類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有M.羅思科和B.紐曼,他們在大面積的平塗色塊中尋找色彩關係。
繼抽象表現主義之後風行於歐洲的是波普藝術。它發端於英國,勃興於美國,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一直在流行。它是現代都市生活與商業文化的產物,在形式上是對本世紀以來抽象藝術的反叛。波普藝術最典型的特徵是“現成品”的陳列、組合或複製。這種表現手法雖然有肯定現代生活和具象藝術的一面,實質上則包含著對藝術本身的否定。它為60~70年代在美國盛行的非藝術或反藝術的形形色色流派奠定了基礎。R.勞申伯格不完全是波普藝術家,但積極參加了波普藝術併發揮了重大影響。
自70年代以來,紐約雖然一直是美國藝術的中心,但再也沒有明確的藝術主流了。藝術家不斷地追求新穎的形式,其內涵也遠遠超出了“藝術”的一般概念範疇。如超現實主義(即照相現實主義)、惡臭藝術、大地藝術(或過程藝術)、電子藝術、音響藝術、光影藝術和影視藝術等。
工藝美術
美國工藝美術以傢俱為中心,英國系統的意匠從殖民地時代一直統治到19世紀初期,如安娜女王樣式、奇彭代爾樣式。19世紀前半期,希臘、哥特、羅可可等樣式迅速出現又飛快消失。至後半期尤其是1876年的獨立100週年紀念博物會後,異國趣味抬頭,同時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也予以它巨大沖擊。進入20世紀20年代後,手工藝和機械生產的傢俱問題加入了包豪斯體系的思考。以1933~1934年的芝加哥萬國博物會為契機,阿凡-夏爾多傢俱登場,與法國的裝飾美術運動相呼應。另一方面,受汽車、飛機等機能形態刺激,所謂流線型的設計在30年代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過素材的革新和生產流程的簡略化,出現由C.埃姆斯帶來的新的批量生產傢俱。其他方面,對木材和手工藝的懷舊之情強烈起來,又重新評價震教徒(Shaker)傢俱,G.納卡士馬的木製傢俱引人注目。但一般來說,逐年變化樣式的商業設計統治著工藝美術。玻璃、銀器、陶瓷等也與傢俱的歷史一樣發展至今。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和中國加強了美術交流,一些重要的美國美術展覽來華展出,對中國當代美術產生影響。同時許多中國美術家去美國留學或考察。
參考書目
晨朋譯:《美國美術史》,文化藝術出版1985。
M.W. Brown,S. Hunter and others,Americɑn Art,Abrams, New York,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