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1909~ )
[拼音]:Ba-Shu qingtongqi
[英文]:Bronzes of the Ba and Shu States
中國東周時期西南地區巴、蜀兩國的青銅器。巴的活動中心在川東、鄂西北和漢中一帶;蜀的活動中心在成都平原。公元前 316年兩國先後被秦滅亡。巴蜀青銅器最富於特徵而且發展最普遍的是多種多樣的青銅鋒刃器, 包括兵器和工具。兵器的出土地東起奉節、涪陵,西至峨眉、峨邊,北起廣遠、綿竹,南至犍為,而以成都附近各縣出土較多,主要包括柳葉形劍、圓刃鉞、直筩有系環的矛和多種形式的戈,均有一定特色。另外,巴蜀青銅器上多有特殊文字的銘文,也是一大特徵。從所出的中原器物以及一些帶有部分中原風格的器物來看,巴蜀青銅器在時代上似乎有很大的跨度,但仔細分析並非如此,如四川彭縣竹瓦街窖藏中出有典型的西周獸面紋罍、冏紋罍、尊和鑄銘的觶及各式戈等,其中矛和戟的形制和紋飾是戰國時期的;又如出土頻繁的戈,從中原形制標準看時代似乎可從商周之際到戰國,但有些商周式獸面紋戈上有銀白色金屬斑紋,商和西周絕無此種技術,必然是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巴蜀地區精緻的仿鑄品。發現的墓葬都是東周時代的,因此少數商周器物並不能作為斷代依據,而應以所出的時代較晚的器物為標準;巴蜀古式兵器也因其具有東周時期的鑄造工藝而表明它們是巴蜀人慕古仿古的產物,因而巴蜀青銅器的時代主要是屬於東周後期的。巴蜀青銅器自身還呈現出一定的地域差別:川東和川北所出巴蜀青銅器形制基本一致,成都平原則有所不同。例如柳葉形劍,川東和川北的劍身較寬,中脊兩側往往有血槽,表面又有鑄造時形成的斑痕,並鑄出手心、花蒂、虎、鳥等形狀的符號;成都附近的劍身窄厚,沒有血槽和斑痕,大都不鑄符號。又如銅戈,在流行長鬍三穿中原式的同時,成都附近又常發現一種形制特殊的戈,援的上下兩側都有短胡,而川東的巴縣冬筍壩則出土圭形援直內戈,同樣形制的戈又曾在與巴相鄰的楚地(湖北荊門)發現。至於空首折腰鉞,主要發現於川東和川北。巴蜀兵器的這種地區差別,可能和巴蜀兩族的分佈有關。巴蜀地區還出有一些與鄰近諸侯國風格相近的青銅器,例如新都九聯墩大墓所出的禮器形制,紋飾多與楚器相似,此墓及成都百花潭中學10號墓出土的鍪、釜等器物也常見於秦墓。總之,巴蜀青銅器對於認識巴蜀文化及其與中原文化和鄰近楚、秦文化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具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