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畫

[拼音]:dianzi duikang feiji

[英文]:electronic warfare aircraft

專門用於對敵方雷達、無線電通訊裝置和電子制導系統等實施偵察、干擾或襲擊的飛機的總稱。電子對抗飛機通常用其他軍用飛機改裝而成。分為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干擾飛機和反雷達飛機:

(1)電子偵察飛機,通過對電磁訊號的偵收、識別、定位、分析和錄取,獲取有關情報。它裝有寬頻帶的電子偵察系統。其基本工作程式是:偵察系統收到訊號後,測出訊號源的方位和技術引數,顯示在顯示器上,同時加以錄取;必要時,用資料傳輸系統實時地將資料傳送給己方指揮中心或作戰部隊。

(2)電子干擾飛機,主要用以對敵方防空體系內的警戒引導雷達、目標指示雷達、制導雷達、炮瞄雷達和陸空指揮通訊裝置等實施電子干擾,掩護航空兵突防。電子干擾飛機主要裝有大功率雜波干擾機、無源干擾投放器和偵察、引導接收機。其基本工作程式是:接收機收到訊號後,經計算機處理,引導施放有源和無源干擾。

(3)反雷達飛機,主要用於襲擊地面防空系統的火控雷達。它裝有告警引導接收系統、反雷達導彈和其他制導武器。其基本工作程式是:接收系統收到訊號後,識別出雷達型別,測出其位置,發射反雷達導彈進行攻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些國家把功能單一的電子偵察和干擾裝置裝在轟炸機上,形成了最早的電子對抗飛機。50~60年代,美軍改裝成 P2V-7電子偵察飛機、EB-66 電子干擾飛機和F-105G反雷達飛機,蘇軍裝備了圖-16P電子偵察飛機和圖-16П電子干擾飛機。這個時期的電子對抗飛機,裝備效能雖有所提高,但存在著覆蓋頻率範圍窄、干擾功率小和自動化程度低等缺點。70年代以來,隨著微波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對抗裝置形成了完整的系統,效能有很大提高:頻率覆蓋範圍加寬(偵察裝置的頻率從數兆赫到數十千兆赫,干擾裝置的頻率從數十兆赫到數十千兆赫),干擾功率加大(1000瓦以上),自動化程度提高(1名操縱員即可操縱機上全部電子對抗裝置)。美國的 EF-111A電子干擾飛機和F-4G反雷達飛機,在這個時期的電子對抗飛機中具有代表性。

電子對抗飛機發展的主要趨勢是進一步擴充套件頻率覆蓋範圍,增大幹擾的等效輻射功率,提高自動化程度和對雷達襲擊的命中率,研製多用途無人駕駛電子對抗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