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學
[拼音]:Tianyi Bao
中國近代第一個無政府主義刊物。由一些中國留日學生於1907年6月10日在日本東京創辦。發起人是“女子復權會”的何震,實際由劉師培撰文並主編。該報為半月刊,共出19期。其中 8~10、11~12、13~14和16~19期均為合刊,最後一冊出版於1908年3月底。
《天義報》自稱以“破壞固有之社會,顛覆現今一切之政府,抵抗一切之強權,以實行人類完全之平等”為宗旨,為人類設計了一種沒有階級,沒有政府,沒有私有財產,沒有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對立的“人類均力”的無政府共產主義社會,並把這種烏托邦說成是可以永遠消滅矛盾,人人平等的天堂;反對同盟會提出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革命綱領,否定武裝起義的革命手段,主張世界主義、無為而治和總同盟罷工;崇尚俄國文學家L .托爾斯泰保持小農社會經濟,反對代議制的主張;反對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大工業和先進生產技術,認為中國的封建社會一直實行放任政策,與資本主義社會比較起來,它更接近無政府主義社會;宣揚婦女解放,主張男女平等,但認為只有在無政府主義實現後才能做到,反對女子做工和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甚至反對開辦女學與提高女子的文化水平。該報對馬克思主義作過一些介紹,第15期刊有《共產黨宣言》英文版序言,16~19期合刊中,載有《共產黨宣言》第一章《資產者和無產者》的譯文,這是現存最早的介紹《共產黨宣言》的中文譯文。劉師培在《〈共產黨宣言〉序》一文中,說明了譯刊的用意是要使人們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該報還刊載過F.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 2章的幾段譯文。該報對農民問題比較重視,發表了不少關於中國農民疾苦情況的調查報告,主張成立“農民疾苦調查會”,呼籲各省贊同“平民主義”的志士調查農民疾苦,以申討官吏富豪之罪。這些介紹和調查在客觀上有助於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進行,但其出發點則是為無政府主義政治主張服務的。該報在留日中國學生中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