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與職業教育的對接論文
生態經濟與職業教育的對接論文
一、生態經濟與職業教育的對接
生態保護並不違背經濟學上追求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只不過效益在這兒的涵義更豐富,也更有深刻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利用經濟上的外溢效應來分析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生態經濟學重點是研究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平衡關係。人口與資源的關係是消費與生產的關係,即需求與供應的關係。只有求得生態經濟平衡,才能促進社會生產的合理發展。資源與環境的關係,是開採與更新,容納與排放的關係,只有對立雙方平衡,才能保證資源的合理供應。資源環境與人口之間應該有一個良性的互動關係,以保證自然生態的平衡,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職業教育與生態經濟的良性互動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維持生態經濟平衡的關鍵因素是人,職業教育階段的生態教育對資源的保護有著不同一般的意義。其次,這種教育的本身就體現了生態與人之間的和平關係。
第一,籌建職業與生態教育基地。建設以現代生態文明和職業發展為核心,以倡導天人合一為理念,集生態觀光、職業培訓、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大型實訓境區,同時申報“青年學生職業教育基地”等專案,將專案建設成為資源獨具特色,區域優勢明顯的超大型生態旅遊園和職業素質教育基地。採用生態旅遊保護性開發理念進行綜合規劃,以保證專案的可持續發展。基地建設應按照職業與生態教育專案完美對接,整體規劃發展區域最大,景觀環境品位最優,專案參與性最強和教育與科技含量最高的原則進行整體設計建設,建成能夠體現職業與生態旅遊文化的標誌性專案。專案主要功能應為兩大方面:建設特色農業觀光和農業參與性旅遊專案;職業與生態教育基地,遵循“職業求技、科學求真”的現代“綠色教育”理念,創辦職業與生態教育試驗基地。
第二,建設沒有圍牆的學校,培養體驗式生態教育新理念。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不是啟發和開放人的純真天性,而是變成了禁錮人創造力的枷鎖,這樣的職業教育不可能培養出有朝氣和創造力的技術人才。因此,職業教育要有全新的理念,“自然與迴歸”,也即零距離接觸與體驗。人類思想文化的發源起初與人類對自身的關注密切相關,其後便是對自然萬物的觀察與思考,從而從事有創新的'工作。職業教育應該追本溯源,還原其原貌,讓受教育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職業教育要切實為生態經濟建設服務
趙勇在首屆中國生態經濟青年專家論壇上說:“現在體驗經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體驗經濟本質就是以生態環境的良好運作為依託。如果有了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就能夠依託生態環境帶動新產業的發展。我們應當充分運用政、產、學各個方面的力量來共同探討、共同推動生態經濟的大發展。青年人更應該在其中發揮生力軍作用,成為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重要力量。”現代社會教育的弊端是“坐而論道”,學者們在象牙塔內閉門造車,卻奢求出門合轍。文化源於自然,思想文化也不例外。教育者既要獨思,也要體驗,走進自然,尋求職業與生態經濟發展的契合點。傳統的不問稼穡的輕農思想要擯棄掉,學者不但要進行理論思考,而且還要謀求學科的整合,以職業教育促經濟發展,讓發展起來的經濟呵護自然。構建培訓體系、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就成了生態經濟建設的必然要求。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依託職業學校辦好科教培訓中心,採取靈活多樣的措施,進行政策、文化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等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學員的政策水平和文化技術水平,增強他們有效開展工作的能力。達到培訓距離近、週期短、效率高、技術推廣快的效果,讓職業教育在培訓中得以延伸。
第二,依託已建成的現代遠端教育的網路優勢,舉辦夜校,傳播職業教育資訊和新技術,實施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合一”。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生態經濟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