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信
[拼音]:Zhongguo fota
[英文]:Chinese Buddhist pagoda
中國佛教紀念性建築。塔的概念是隨同佛教一起從印度傳入的。“塔”字是梵文 stūpa(窣堵波)的音譯略寫,有時又借 Bu-ddha(佛)的譯音浮屠、浮圖為塔。印度窣堵波原意是墳墓,早在釋迦牟尼以前就已存在。釋迦牟尼死後,遺骨分葬在多座窣堵波中,從此窣堵波就具有了宗教紀念意義。窣堵波是一座半球狀的墳堆,上面以方箱形的祭壇和層層傘蓋組成墳頂。佛教在公元1世紀前後傳入中國內地時,中國的木結構建築體系已經形成,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藝術經驗,建造過迎候仙人的重樓,當時人們又常以神仙的概念來理解佛。所以,佛塔從很早起就開始了以傳統重樓為基礎的中國化過程。
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佛塔是東漢永平十年(67)洛陽(北魏)白馬寺和東漢末笮融在徐州所建浮屠祠中的塔。據稱白馬寺塔是“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魏書·釋老志》),已顯露了中印建築融合的跡象;浮屠祠的塔是“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後漢書·陶謙傳》),中國的重樓成了塔的主體。金盤又稱相輪,即窣堵波的層層傘蓋。這種塔屬樓閣式。塔的另一重要型式是密簷式,多為磚石結構。密簷式的各簷也是對重樓各簷的模仿。早期樓閣式塔的重要作品之一是北魏洛陽永寧寺塔,據《洛陽伽藍記》記此塔為木構,高9層,平面方形,各層每面9間,3戶6窗,塔剎銅製,有金盤30重,並從剎頂垂鐵鏈4條向屋頂四角。 北朝時的樓閣式塔還可在敦煌、雲岡等石窟的壁畫和石刻中看到。現存最早的塔是河南登封嵩嶽寺塔,平面十二角,密簷式15層,全高約40米。在早期佛寺中,塔常置於寺院中心,是寺中的主要建築,供信徒旋繞禮拜。唐以後,以佛殿為主體的佛寺佈局漸佔優勢,塔多數置於殿後或在中軸線以外,這和佛教向注意義理的方向發展有關。
唐宋以前的樓閣式塔大多是木構建築,但由於木塔不易儲存,又創造了磚石建造仿木塔形式的樓閣式塔。唐塔現存有數十座,全是磚建。樓閣式塔現存重要例項有西安慈恩寺塔(大雁塔)、興教寺玄奘塔和香積寺塔等;密簷式塔有西安薦福寺塔(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和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等。這些塔的平面都是方形,對木結構的模仿只是大體意會,不追求精細的形似。如層簷都用磚疊澀砌出,沒有出挑斗拱,密簷塔各簷簷端連線為柔韌的曲線,樓閣塔的壁面也只有簡單的壁柱和示意性的簡單斗拱。唐代的塔體現了磚石結構的本色美,具有雄渾質樸的時代風格。
五代宋遼的塔遺存更多,方形平面已極少見,八角形最多,這個時期還留下了一座古代僅存的樓閣式木塔。在南方,還流行了磚身木簷的混合結構方式。塔的細部造型已漸趨細膩,並更多地表現了地方風格的不同。
北方的塔,性格傾向雄健渾樸,建於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木構八角5層6簷,層間各有暗層,故結構實為9層,採雙層套筒柱網框架,高達67.3米,氣勢巨集大,雄偉壯碩(見彩圖)。北方仿木結構的樓閣式磚塔可以河北定縣宋代料敵塔和內蒙古遼代慶州白塔為代表:前者高達84米,是中國最高的磚塔,沒有過多的裝飾,注意整體的韻味,格調昂揚健康;內部磚砌雙層套筒是這個時期常見的方式,是對唐以前的單層筒結構的改進。後者模仿木構比較精細,但整體仍頗明朗簡樸。北方的磚塔以密簷式更多,重要作品有北京天寧寺塔、遼寧北鎮雙塔、山西靈丘覺山寺塔等(均為遼代所建)。天寧寺塔八角13簷,高57.8米,其基臺、基座、塔身、斗拱和各層簷都雕刻華麗並精細地模仿木構,而總體仍不失其雄壯豪放。
南方的塔性格傾向秀麗細巧,除南京棲霞寺五代一座小而精巧的密簷式石塔外,幾乎全是樓閣式。與磚石結構同時,還流行磚心木簷的方式。磚塔如蘇州五代靈巖寺塔,石塔如福建泉州南宋開元寺2座石塔。 後者形象相近,均八角5層,高40餘米,全塔用石材逼真地模仿木構,工程量巨大,但總體造型卻注意不夠,而且失卻了石材建築應有的風貌,藝術成就不高。磚心木簷的結構方式早在北朝敦煌壁畫中已可見到,但當時未普遍採用,到這時才得以在南方流行,它是在希望保證塔的堅固性的同時又能顯示輕盈外表的要求下的產物,其外觀十分接近於木塔,重要例項有上海龍華塔(北宋)、蘇州瑞光塔(北宋)、松江興聖教寺塔(北宋)、蘇州報恩寺塔(南宋)和杭州六和塔(南宋)等,除六和塔經後代改造已失原貌外,大都具有秀麗輕靈的風格。
元明清的傳統佛塔已趨衰落,有藝術成就的不多。山西洪洞廣勝上寺飛虹塔(明代),為樓閣式磚塔,輪廓收分過於峻急,但通體貼以彩色琉璃面磚顯示了高度的工藝水平。從元代起,原在西藏流行的喇嘛塔傳入華北,為佛塔又帶來了一次新的崛起。單體塔重要作品有建於元代的北京妙應寺白塔,塔形如瓶,石心磚表,通體刷白而飾以金色銅製塔頂,高51米,莊嚴聖潔,紀念性和造型感都很強(見彩圖)。群體塔為5塔組合的金剛寶座式,它在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畫中已經出現過,系仿自印度佛陀迦耶大塔,原意是紀念佛的成道,但例項以北京真覺寺明代所建的為最早,其構圖形式用以表徵喇嘛教的宇宙模式(見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同類塔在清代更多,著名的有北京碧雲寺塔和西黃寺清淨化城塔等。
除以上各種型式外,從塔的早期開始還有一種單層塔或稱亭式塔,在敦煌、雲岡等石窟的北魏壁畫石刻中已可見到。隋代建造的山東歷城神通寺四門塔,是最早的實物遺存,石砌方形。河南登封淨藏禪師墓塔為唐建,磚砌八角,是最早的八角塔。甘肅敦煌慈氏之塔為宋建,木造八角。此外,還有少數形制特殊的塔,如山東濟南唐代九頂塔、敦煌宋代土砌華塔、正定廣惠寺金代華塔等。
塔的體型高聳,形象突出,在建築群的總體輪廓上起很大作用,豐富了城市的立體構圖,裝點了風景名勝。佛塔的意義實際上早已超出了宗教的規定,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審美物件。
參考書目
羅哲文:《中國古塔》,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