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銅官窯遺址

[拼音]:Dou Xian Po Beixiongnu zhi Zhan

中國東漢永元初年,竇憲統軍擊敗北匈奴的戰爭。

東漢建武后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相互攻戰不已。南匈奴單于率部附漢。章和元年(公元87),興起於漠北東部的鮮卑打敗北匈奴,殺其單于,加之草原蝗災,漠北大亂。次年南單于上書漢朝,請求乘機出兵共擊北匈奴。執政的竇太后不顧朝臣諫阻,以其兄車騎將軍竇憲為主將,徵西將軍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營、雍營、緣邊12郡騎士及羌胡兵擊北匈奴。

永元元年(公元89)六月,竇憲、耿秉以漢軍銳騎8000、南匈奴3萬餘騎、羌胡8000餘騎,並輜重車1.3萬餘輛,組成一支適應漠北作戰的騎兵部隊,分三路出師,會於涿邪山(今蒙古戈壁阿爾泰山)。後獲悉北單于庭駐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古爾連察汙嶺一帶),遣將率精騎萬餘,分三路馳襲,圍殲北匈奴軍主力於稽落山,單于北遁。竇憲督軍窮追,分兵四出,過安侯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殲名王以下 1.3萬人,北匈奴降者20餘萬眾,餘部西徙。次年五月,竇憲又遣軍襲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西),切斷北匈奴與西域的聯絡。七月,竇憲率漢軍進屯涼州。九月,北匈奴遣使上書稱臣。竇憲派班固率軍出塞迎北單于,暗遣漢將率南匈奴8000銳騎出雞鹿塞(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抵涿邪山,分兵兩路,左路繞西海迂迴至河雲(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湖西南)西,右路沿匈奴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拜達裡格河)北上,渡甘微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扎布汙河),出河雲東,乘夜合圍單于庭,殲萬餘人,單于負傷偕數十騎西奔。三年二月,北單于復設庭帳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竇憲遣漢將耿夔率 800銳騎,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5000餘里,再破北單于軍,殲5000餘,北單于逃走。北匈奴一部開始向歐洲遷徙,餘部潰散。

此戰,漢軍針對北匈奴飄忽不定、行動快速的特點,以遠端奔襲、先圍後殲、窮追不捨的作戰方略取勝,使延續數百年的漢匈戰爭得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