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刺繡
[拼音]:Majia yao yizhi
[英文]:Majiayao Site
中國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遺址。馬家窯文化或馬家窯型別由此得名。位於甘肅省臨洮縣城西南 10公里洮河西岸馬家窯村南面。面積約 9 萬平方米。1924年瑞典學者J.G.安特生髮現並試掘。1957年起甘肅省博物館曾多次對遺址進行調查,1964年試掘。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包含有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馬家窯文化的石嶺下型別、馬家窯型別、半山型別、馬廠型別和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等,其中以馬家窯型別最為豐富。該遺址對研究馬家窯文化及黃河上游地區諸史前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斷崖暴露的文化層厚約3.5米,房址有方形、圓形,多為半地穴式。居址旁有公共墓地,仰身直肢葬,隨葬彩陶較多。馬家窯型別的陶器以細膩光潔的泥質橙黃陶為主。彩陶特別發達,均為黑彩。施彩的部位極為廣泛,多施於口沿和外壁,有的施於盆、缽類的內壁。紋飾以幾何形花紋為主,常以弧邊三角、直線、圓點等花紋相互組合,構成動感較強、極具韻律的旋渦紋、同心圓紋、果實葉莖紋以及蛙紋、變體鳥紋等。圖案佈局因器物造型、功用不同而異,構圖富麗明快,線條流暢多變。夾砂粗陶多飾繩紋和各類堆紋,個別器物上部施彩,下部飾繩紋。器形主要有甕、罐、壺、瓶、盆、缽、碗以及帶流鍋等。石器有鏟、刀、鐮、磨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