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邊塞
[拼音]:Wang Tao
中國近代的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原名利賓,江蘇長洲(今吳縣)人。23歲起受僱於上海的英國傳教士,逐漸受到資本主義的一些影響。1862年因涉化名“黃畹”向太平軍將領獻策的“通賊”之嫌,被清政府緝拿,經英領事庇護,逃往香港,從此改名韜,字仲弢,別字弢園老民。1867~1870年隨英國傳教士理雅各(1814~1897)赴英譯書,並遊歷了法、俄等國。1874年他任《迴圈日報》主編,大力鼓吹效法西方“富強之術”以“變法自強”。1884年回上海定居。他的經濟思想主要體現在其著作《弢園文錄外編》、《弢園尺牘》等書中。
主張變法自強
王韜從傳統的“變易”觀念中尋找他主張的“變法自強”,以抵禦外侮的理論根據,確認人類社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中國更面臨著“古今之創事,天地之變局”(《弢園文錄外編·變法上》)。他認為只有“以歐洲諸大國為富強之綱領”,方能“成一變之道”(《變法中》)。但是,他同馮桂芬一樣,主張維持封建的綱常名教,主張“器則取諸西國,道則備自當躬”,“器”可變而“道”不可變(《杞憂生易言跋》)。
在實現“變法自強”的方法步驟方面,王韜認為富是強的前提和基礎,強調必須著重求富,“先富而後強”(《中外合力防俄》)。他指出,中國之所以貧弱,就在於清政府“不能自握其利權”和不能多方為民“興利”(《興利》)。而要“自握其利權”,就必須收回外國侵略者從中國所攫取的協定關稅等“額外利權”;要為民“興利”,就應該效法西方,“恃商為國本”(《代上廣州府馮太守書》),以“廣貿易”為中心,“開煤鐵”、“制機器”、“興織紝”、“造輪船”、“建鐵路”、“設保險”,全面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他著重駁斥地主階級頑固派所宣揚的“重本抑末論”,揭露其實質是“徒知丈田徵賦,催科取租”(《興利》),藉以維護自己的剝削利益。
提倡發展新式工商業
王韜明確提出採用西方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來發展新式工商業。他建議清政府“許民間自立公司”,“要令富民出其資,貧民殫其力”(《重民中》),反對清政府對新式工商業實行壟斷政策。但他對當時輪船招商局的官督商辦制度也表示贊成,認為“其名雖歸商辦,其實則官為之維持保護”(《代上廣州府馮太守書》)。這反映了19世紀70~80年代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力圖投資興辦新式工商業,而又幻想得到封建國家政權扶植保護的心理狀況。
王韜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深感憂慮,他在分析經濟侵略方式時著重指出,英國侵略別國總是“以商為本,以兵為輔”,“二者並行”(《弢園尺牘·上丁中丞書》)。他特別強調“商力”即經濟侵略的危害性,認為西方國家侵略總是由“通商”開始,繼以軍事佔領,把別國變為殖民地。因此,認為中國對抗西方資本主義侵略也應“兵力商力二者並用”(《弢園文錄外編·英重通商》)。王韜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力”的見解,實際上是後來薛福成、尤其是鄭觀應所明確提出的“商戰論”的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