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戲劇

[拼音]:Tongyi Taiwan

清康熙年間發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康熙初年,全國大規模的抗清鬥爭已經基本結束,唯鄭成功子鄭經佔據臺灣,仍奉明正朔。康熙六年(1667)十一月,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上疏要求早日進軍臺灣,切勿養癰為患。清聖祖玄燁把他召到北京,共商大計。經朝議,以進取臺灣條件尚未成熟,而暫時作罷。對臺灣的鄭氏政權及其部屬仍採取招撫政策,同時厲行海禁,切斷鄭氏和內地的聯絡。十三年,鄭經乘三藩叛亂之機,聯合耿精忠出兵福建,佔據泉州、漳州及廣東的潮州、惠州等地。十五年,耿精忠兵敗降清,清軍攻打鄭經,連克邵武、汀州、泉州、漳州。十九年,清軍佔領廈門,鄭經率領殘部退回臺灣。二十一年正月,鄭經病死,由長子鄭克監國,因諸弟爭權奪位,發生內訌。鄭經部將馮錫範殺鄭克,立鄭克塽為延平郡王,由此鄭氏集團內部矛盾加深。這時,歷時八年之久的三藩叛亂已被平定,清政府以形勢有利,下令吏、兵二部速擬對臺灣進剿方略。閩浙總督姚啟聖力薦施琅出任福建水師提督,聖祖接受姚啟聖的建議。在施琅離京赴任之前,兩次召見,面授機宜,強調剿撫並用。施琅到閩後,相度形勢,認為清軍水師準備不足,不能冒然進軍,便加緊修船練兵,待機而動。

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經過充分準備,統率清軍水師兩萬多人,大小戰船三百餘隻,由銅山起錨,向澎湖進發。鄭軍守將劉國軒倉促應戰。經過激烈戰鬥,鄭軍潰敗,損失戰船兩百餘艘,將士一萬二千多人,劉國軒逃回臺灣。鄭克塽得知澎湖失守訊息後,極為震恐,施琅派人前來招撫,鄭克塽遣鄭平英等人赴閩談判,因為雙方對歸降條款多有分岐,談判中輟。聖祖為了消除鄭氏集團的顧慮,表示只要歸降,從前抗違之罪盡行赦免。七月,鄭克塽派人到澎湖會見施琅,請繳冊印,奉表歸降。八月,施琅率領清軍抵達臺灣。鄭克塽帶領文武官員繳冊印降清。鄭氏政權滅亡之後,清廷中對臺灣棄守問題又有爭議。經施琅等力爭,最後以棄之必為外國所據,貽患無窮為由,決定設官駐軍,臺灣至此統一於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