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絲綢
[拼音]:ziyouyong
[英文]:freestyle
可以自由採用任何姿勢的游泳。因爬泳(crawlstr-oke)速度最快,目前它已成為自由泳比賽中唯一的游泳姿勢, 所以人們也習慣於把自由泳和爬泳等同起來(圖1)。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 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比賽中,自由泳是唯一的比賽專案。但實際上在這項比賽中存在著各種遊法,是名副其實的“自由”泳。當時已經出現了採用兩腿蹬夾,兩手輪流划水,從空中移臂,類似爬泳的遊法。但是雙臂輪流划水和兩腿上下交替打水的真正爬泳的遊法,是1900年澳大利亞人R.卡維爾首先採用,後來傳入英國的。不久在英國游泳錦標賽中,有了這種爬泳,以後美國運動員又加以發展,把原來的雙臂各劃1次水時打腿兩次增加為打腿6次。後來採用這種爬泳姿勢的人愈來愈多,在奧運會自由泳比賽專案中幾乎都是爬泳了。
自由泳動作結構合理、省力、阻力小、前進速度均勻,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一種游泳姿勢,它的實用價值較大,適合於快速遊近目標、搶渡河川及長距離游泳等。自由泳的比賽專案最多,在游泳競賽中佔有重要地位。現在男子的游泳紀錄為16項,其中自由泳佔 7項;女子游泳紀錄15項,自由泳佔 6項。另外在個人混合泳和混合泳接力中也包括自由泳。可以說自由泳是競技游泳的基本專案,它往往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游泳運動技術水平高低的標誌。因此一些游泳水平較高的國家都很重視自由泳。
近30年來自由泳成績有了很大提高,截至1980年底,男子100米自由泳已有3名運動員突破50秒大關。他們是:美國的J.蒙哥馬利、R.蓋恩斯和南非的J.斯金納。他們的成績分別為49″99、49″94和49″44。蘇聯運動員В.薩利尼科夫在莫斯科奧運會上的1500米自由泳比賽中第1 個以14′58″27的成績衝破15分大關。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多次在女子短距離專案上獲得好成績,現在B.克勞澤仍保持著 100米自由泳54″79的世界紀錄。澳大利亞以中、長距離專案聞名世界,著名女運動員S.古爾德在第20屆奧運會上獲5枚獎章(3枚金質、1枚銀質、1枚銅質),T.威克姆還保持著女子 400米(4′06″28)和800米(8′24″ 62)的世界紀錄。
中國男子短距離自由泳專案,在50年代水平還是比較高的。100米自由泳成績,1957年林錦珠為57″2,1960年符大進為55″4,均列為當年世界第6名。但是後來與世界的差距逐漸加大。目前100米自由泳53″7的全國紀錄與世界紀錄差距較大,而中、長距離自由泳專案,差距則更大。
現代自由泳的基本遊法是,身體俯臥在水中,頭部和肩帶稍稍高出水面。身體位置與速度有關,前進速度越快身體位置越高,但不宜故意抬頭挺胸來提高身體位置。這樣不僅消耗體力,而且會使下身下沉,破壞身體流線型,增加阻力。在遊進過程中,軀幹圍繞身體中軸進行適當的左右滾動,可使軀幹和臂部肌肉更好地發揮作用。兩臂輪流划水,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臂入水時要自然放鬆,手的入水點是在肩關節的前面延長線上。臂入水時要注意伸肩,使肩帶肌群得以充分伸展。手入水後沿身體中線由前向後划水,整個划水路線呈S型。在臂划水的前半部,手和小臂向後的移動速度要快於肘,同時肘部要處於較高位置,形成高肘划水。高肘划水是現代游泳技術特點之一,要求臂入水後,不要壓肩和降肘。在划水開始時逐漸彎曲肘關節,至肩下方時達到最大,然後向後作推水動作。整個划水過程是逐漸加速,推水接近結束時達到最快。臂出水時利用大臂帶動小臂,肘高於手,手接近水面從空中向前移。吸氣動作要與手的划水動作協調配合。當臂用力划水時,水流將從頭部的兩側向後,這時頭的兩側會出現波谷,運動員便可轉頭在這個波谷中吸氣。當向前移臂時,頭部便轉回原處。轉頭動作要在身體的中軸上進行,保持身體的直線運動。偏離中軸和抬頭吸氣都會增加阻力。減少呼吸次數,對短距離運動員獲得良好成績會有幫助。
在自由泳技術的發展過程中,30~50年代,運動員們很重視發揮腿的作用,無論是短距離還是中、長距離的運動員,大部分都是打6次腿各劃1次臂,俗稱6:2。隨著技術、訓練的發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人們認識到在自由泳中,臂部的划水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科學研究材料也證明自由泳中打腿的能量消耗要比劃臂大得多,因而形成了以臂為主的現代自由泳的技術特點。減少打腿次數的自由泳技術已在長短距離中獲得成功,特別是在中、長距離專案上2次和4次規則與不規則的打腿配合已被廣泛採用。但在短距離專案上,採用6 次打腿配合的運動員仍佔優勢。
在兩臂配合上,有前交叉、中交叉和後交叉 3種不同的配合方法。 所謂前交叉, 就是當一手開始划水時,另一手在前面滑行。前交叉的配合動作,在 30 年代很流行,這是因為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日本男子運動員採用了這種配合技術,獲得很好的成績。前交叉的配合方法由於動作頻率較慢,能很好地發揮腿的作用,但兩臂同時都有不產生推進力的階段,致使前進速度不均勻。中、後交叉的配合技術,是現在廣大優秀運動員普遍採用的配合方法。中交叉是一臂划水至中間與肩成垂直時,另一手入水。後交叉是一臂划水超過垂直線,另一手才入水。這兩種配合技術的基本方法是:一手處於主要划水階段時,另一手前移,始終有一手在產生推動力,因而動作連貫,前進速度均勻。
划水動作有直臂划水與屈臂划水之分。直臂划水的特點是臂從入水後開始划水至划水結束,肘關節是不彎屈的。直臂划水的前半部和後半部會產生向上和向下的分力,只有在中間部分才能對準前進的方向。因此,這種方法現在在優秀運動員中已無人採用了。屈臂划水是目前廣大優秀運動員採用的技術,動作比較省力,臂划水的用力方向能較好地與身體前進方向相吻合,能有效地延長划水距離,效果較好(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