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戲
[拼音]:qingnian deyizhi
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後開始寫作的德國一批激進青年作家的總稱。他們沒有固定的組織,也沒有統一的綱領。“青年德意志”這個名稱最先見於魯道夫·溫巴爾格的論文集《美學的征討》,論文集的獻詞裡寫著:“獻給你,青年德意志……”。1835年12月10日由於沃爾夫岡·門採爾告密,德意志聯邦議會頒佈法令,海涅、溫巴爾格、古茨科、勞伯和蒙特等 5位作家的作品被禁,在法令中正式稱這些作家是“青年德意志”派。但海涅並不屬於“青年德意志”派。這些作家共同之處是十分關切當時的政治問題,並且主張文學應該面向現實生活,用文藝作為工具,來傳達他們關於政治和社會改革的自由思想,反對落後事物,如教會、封建道德和其他反動勢力。他們的作品傾向性強,在藝術上比較平庸,文學價值不高。這些作家的政治態度開始時屬於激進,1835年作品被禁之後,多數人程度不同地與反動勢力妥協。他們的小資產階級激進主義的思想和海涅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根本不同,實際上更接近伯爾納。
“青年德意志”派最正直的作家是溫巴爾格。他是鐵匠的兒子,1834年他寫的《美學的征討》是一部很有價值的作品。作者要求一種針對現實的美學理論,反對當時大學裡空洞無物的形式主義的美學教程。他的美學原則是從歌德、拜倫、海涅這三位作家的作品裡引伸出來的。他和古茨科、伯爾納不同,對歌德、海涅評價甚高。
青年德意志派中較有才華的作家是卡爾·古茨科。1835年他因寫作長篇小說《多疑女人瓦莉》,對傳統的道德觀念進行攻擊,被判處 4個月的徒刑。1835年年底,在頒佈德意志聯邦議會法令後,他兩次寫信給普魯士當局要求對他另眼相看,從輕處理。
亨利希·勞伯和泰奧多爾·蒙特的創作更為平庸,政治態度也更不堅定。1842年他們都向普魯士政府發表書面宣告,表示從此不寫侮辱宗教、國家憲法和道德法律的東西。勞伯曾經是海涅的朋友,1834年因為參加大學生協會,發表自由主義的文章,曾被普魯士政府監禁。但他在1848年以前已經完全背叛進步的立場,後來成為出賣盟友的告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