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守則

[拼音]:nongye jingjixue

[英文]:agricultural economics

研究農業部門中的生產以及與此相聯絡的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學科。研究的內容包括農業中生產關係發展運動和農業中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與開發利用的規律及其應用。其任務在於為正確處理農業中的生產關係問題和合理組織與開發利用農業中的生產力提供理論依據。

起源與發展

對於農業中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進行研究,起源於奴隸社會時期奴隸主管理莊園經濟的需要。在封建社會又有所發展。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思想,在巨集觀方面主要強調富國安民必須“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和減輕農民的租稅負擔;在微觀方面主要強調發展農業生產必須善於利用天時、地利,改良農業技術,並精心管理。闡述這些思想的代表著作有成書於戰國末期的《管子》和《呂氏春秋》、後魏時的《齊民要術》等。歐洲古代農業經濟思想大體上和中國古代相類似。其代表著作有羅馬時代大加圖(公元前234~前149)的《論農業》和瓦羅(公元前 116~前27)的《論農業》等。但是農業經濟作為一個專門學科,則是隨著資本主義在農業中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18世紀中期,在英國首先出現了研究農業經濟問題的專門著作,主要是對新興的資本主義農業產生的狀況進行描述和對農業中大生產的優越性及生產要素的合理配合問題進行分析,其代表著作有英國A.揚(1741~1820)的《農業經濟》。18世紀中期以後,德國出現了用抽象方法研究以農業經營和農業生產的區位配置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經濟學著作,把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向理論概括方面大大推進了一步,其代表作有 J.H.von屠能(1783~1850)的《孤立國與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1826,簡稱《孤立國》)。19世紀中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經濟學轉向研究農業經營形態問題,注重探討農業生產經營的合理集約度和合理的部門結構。20世紀20年代以後,美國對農業經濟學的研究更加活躍,主要研究資本主義條件下,農場主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大利潤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同時也更加重視對農產品運銷和農業金融問題的研究。30年代以後,由於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加深,農業日益陷於市場劇烈波動的威脅之中,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又著重向農產品的市場預測和國家對農業生產的干預與調節方法方面發展。5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經濟學更強調定量分析,除了更加廣泛運用統計方法外,又進一步運用了數學模型的方法。資本主義社會的農業經濟學是以資產階級的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以資本主義制度為背景創立和發展起來的。它雖然在解決許多農業經濟問題上,取得了不少有科學價值的成果,對推動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但是由於它受資產階級立場的限制,並不能真正揭示資本主義農業經濟發展運動的規律和提出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農業發展的矛盾的方案。

19世紀中期以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在剖析資本主義制度的過程中,對資本主義農業中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發展規律也進行了深刻的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三卷,恩格斯的《法德農民問題》,列寧的《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都是當時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者不僅為研究農業經濟學在立場、觀點和方法上奠定了科學的基礎,而且通過對資本主義農業產生與發展規律的分析,闡明瞭資本主義制度儘管在促進農業的進步上起了巨大的歷史作用,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它將愈來愈由生產力的推動力量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從而作出了資本主義農業制度必然要被社會主義農業制度所代替的科學結論。馬克思主義者還進一步指出,由於資本主義在農業中的發展落後於工業,因而在工業已經資本主義化的時候,農業中卻往往仍然是小農經濟佔統治地位。為了引導小農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不能對他們採取剝奪的辦法,而必須幫助他們走合作化的道路。

隨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許多國家的建立,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基礎、以研究社會主義農業的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及其應用為物件的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產生和發展起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中國的農業經濟學著重於批判資產階級的農業經濟理論與資本主義農業制度,並研究社會主義農業制度建立與發展的道路。在社會主義農業制度建立之後,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逐漸轉向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業中生產關係的正確處理和農業中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與開發利用。

研究內容

農業經濟學雖然以農業中的經濟問題為研究物件,但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研究的主要內容不盡相同。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社會主義農業制度的所有制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農業經濟的管理體制,農業生產結構和農村產業結構,農業生產佈局與區劃,農業生產力諸要素的利用與開發,農業投資和技術措施的經濟效益分析評價,農業中的收入分配,農民的消費經濟以及與農業相關的商品交換與價格、財政與信貸等。

發展趨勢

農業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有逐漸分解為許多分支學科的趨勢。5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經濟學已逐漸分解為農場管理學、農業生產經濟學、農產運銷學、農業金融學、土地經濟學、農工商聯合企業管理學、農業政策學等更加專門的學科。在中國,由於農業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研究解決的農業經濟問題日益複雜和深入具體,農業經濟學也正在分解為許多專門的分支學科。80年代正在形成和建立的有農業企業經營管理學,農業技術經濟學,農產貿易與價格,農村金融學,農業生產佈局與區劃,農業資源經濟學,農業生態經濟學,畜牧業經濟學,林業經濟學,漁業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