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疲勞
[拼音]:juyixichun xianwei
[英文]:polyvinyl alcohol fibre
以聚乙烯醇為原料紡絲製得的合成纖維。將這種纖維經甲醛處理所得到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中國稱維綸,國際上稱維尼綸。比較低分子量聚乙烯醇為原料經紡絲製得的纖維是水溶性的,稱為水溶性聚乙烯醇纖維。一般的聚乙烯醇纖維不具備必要的耐熱水性,實際應用價值不大。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具有柔軟、保暖等特性,尤其是吸溼率(可達 5%)在合成纖維諸品種中是比較高的,故有合成棉花之稱;但其耐熱性差,軟化點只有120℃。
沿革
20世紀30年代初期,德國瓦克化學公司首先製得聚乙烯醇纖維。1939年,日本櫻田一郎、矢澤將英,朝鮮李升基將這種纖維用甲醛處理,製得耐熱水的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1950年由日本倉敷人造絲公司(現為可樂麗公司)建成工業化生產裝置。1984年聚乙烯醇纖維世界產量為94kt。60年代初,日本維尼綸公司和可樂麗公司生產的水溶性聚乙烯醇纖維投放市場。(見彩圖)
生產方法
聚乙烯醇纖維所用原料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為60000~150000,熱分解溫度為200~220℃,熔點為225~230℃。聚乙烯醇纖維可用溼法紡絲和幹法紡絲製得。將熱處理後的聚乙烯醇纖維經縮醛化處理可得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縮醛化處理過程是將絲束經水洗除去芒硝(硫酸鈉)後,從醛化溶液(由醛化劑甲醛、稀釋劑水、催化劑硫酸、阻溶脹劑硫酸鈉組成)中通過,再經水洗的過程。也可將絲束切成短纖維,用氣流輸送至後處理機,在不鏽鋼網上進行縮醛化處理。為改善纖維效能,可將含有交聯劑硼酸的聚乙烯醇溶液(濃度為16%)進行溼法紡絲,所得初生纖維在鹼性凝固浴中凝固,經中和、水洗和多段高倍拉伸和熱處理,則可獲得強度達106~115cN/dtex的長絲。這種產品稱為含硼溼法長絲。
改性聚乙烯醇纖維
重要的改性品種是氯乙烯- 聚乙烯醇接枝共聚纖維,中國稱為維氯綸。它以低聚合度聚乙烯醇水溶液作分散介質,在催化劑作用下,使氯乙烯和聚乙烯醇接枝共聚;從得到共聚物乳液中,以乳液紡絲法(見化學纖維紡絲)紡得纖維;再經與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相似的後處理過程,製得纖維成品。它兼有聚氯乙烯纖維和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的優點。
用途
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在工業領域中可用於製作帆布、防水布、濾布、運輸帶、包裝材料、工作服、漁網和海上作業用纜繩。高強度、高模量長絲可用作運輸帶的骨架材料、各種膠管、膠布和膠鞋的襯裡材料,還可製作自行車胎簾子線。由於這種纖維能耐水泥的鹼性,且與水泥的粘結性和親合性好,可代替石棉作水泥製品的增強材料。可與棉混紡,製作各種衣料和室內用品,也可生產針織品。但耐熱性差,製得的織物不挺括,且不能在熱水中洗滌。此外,在無紡布、造紙等方面也有使用價值。
水溶性聚乙烯醇纖維可與其他纖維混紡,再在紡織加工後被溶去,得到細紗高檔紡織品,也可製得無捻紗或無緯毯。還可作為粘合劑用於造紙,以提高紙的強度和韌性。此外,還可制特殊用途的工作服、手術縫合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