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設前期工作專案經理負責制

[拼音]:lujun

[英文]:army

在陸地上作戰的軍種。現代陸軍主要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裝甲兵(坦克兵)炮兵(導彈兵、火箭兵)和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化學兵)等兵種和專業兵組成。有的國家陸軍還有空降兵、陸軍航空兵、陸軍防空兵、鐵道兵和特種任務作戰部隊等。通常按軍(集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序列編制。主要裝備步兵武器、坦克、裝甲車、火炮、導彈和直升機等。具有強大的火力、突擊力和高度的機動能力。既能獨立作戰,又能與海軍、空軍聯合作戰。

中國陸軍的簡史

據《尚書·甘誓》記載,夏王啟與有扈氏“大戰於甘”,說明當時已有在陸地上作戰的軍隊。商、西周和春秋時期,陸戰多采取車戰方式,車兵是主要兵種,卒和徒通常伴隨戰車作戰,軍隊逐漸出現軍、師、旅、卒、兩、伍等編制。戰國時期,車兵衰落,步兵迅速發展為主要兵種,騎兵已作為兵種出現於戰場,鐵製冷兵器和遠射的弩開始大量使用,車戰演變為步、騎戰。漢朝開始,步兵和騎兵已成為陸戰的基本力量。唐末,火藥應用於軍事。宋朝,陸戰軍隊用砲拋射石彈和燃燒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元朝,編有“砲手軍”。明朝,於15世紀初建立裝備火槍、火炮的神機營。清末,軍隊正式劃分為陸軍和海軍。新軍設步、馬、炮、工、輜重等兵種,按鎮、協、標、營、隊、排、棚的序列編制,裝備從西方購置和仿製的火器,演練西式操典和戰術。中華民國時期,陸軍有較大發展,增建了裝甲兵、通訊兵、化學兵、鐵道兵等部隊、分隊,改行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編制序列,並出現集團軍、方面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27年誕生時,全由陸軍組成。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絕大部分是步兵,有少量騎兵、炮兵、工兵、通訊兵等部隊、分隊,主要武器是步槍、機槍、手榴彈和少量的小口徑火炮,編有方面軍、軍團、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建制單位和編制人數不盡統一。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規模不斷擴大,武器裝備明顯改善,發展了炮兵、工程兵和通訊兵部隊,新建了坦克兵和防化學兵部隊、分隊。野戰部隊按野戰軍、兵團、縱隊(軍)、師、團、營、 連、排、 班的序列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增建一批炮兵師、坦克師、鐵道兵師和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等部隊、分隊,成立炮兵、 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 通訊兵和防化兵的領導機關,統一和改革了陸軍部隊的組織體制和編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陸軍已成為諸兵種合成的軍種。

外國陸軍的簡史

世界各國陸軍經歷了大體相同的發展過程。公元5世紀以前,各國在陸地上作戰的軍隊多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有的也有車兵,使用各種冷兵器。在古埃及,曾按武器型別分編為長矛隊、短劍隊、狼牙棍隊和投石隊等。在古希臘,基本組織單位是由重灌步兵、輕裝步兵和騎兵組成的方陣。在古羅馬,則由重灌步兵、輕裝步兵和騎兵混編成軍團。約於6~13世紀,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步兵一度衰落,騎兵成為主要兵種。15世紀以後,在歐洲,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火器的使用,步兵又成為主要兵種。連、營、團、旅等成為正式的編制單位。17~19世紀,在許多國家,軍隊正式分為陸軍和海軍。陸軍中,炮兵和工兵發展成為獨立的兵種,部隊出現了師、軍等編制單位,以後又出現了集團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陸軍的組織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各兵種的人數比例和作用都有明顯的改變。步兵、騎兵佔陸軍的比例有所降低,炮兵、工兵的數量有很大增加,通訊兵、鐵道兵、化學兵、裝甲(坦克)兵、航空兵等新的兵種相繼產生。為便於組織實施更大規模的戰役行動,出現了方面軍和集團軍群。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大戰期間,隨著武器裝備的改進和戰爭規模的擴大,陸軍不斷髮展,兵種部隊的種類逐步增多,僅師就有了步兵師、摩托化(機械化)步兵師、炮兵師、坦克師和空降師等。騎兵作為主要兵種之一的作用已喪失。步兵、炮兵、裝甲(坦克)兵、工程兵、通訊兵、化學兵等混合編組,提高了陸軍部隊的合成程度,出現諸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方面軍。大量摩托化(機械化)部隊和坦克部隊的出現,增強了陸軍部隊的火力、突擊力、機動力和防護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核武器的發展,對陸軍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曾有過爭論。多數軍事家認為,陸軍仍將起重要作用,但必須具有既能打常規戰爭、又能適應打核戰爭需要的能力。因此,各國都繼續注重陸軍的建設,不斷更新其武器裝備,改革其部隊的體制編制。主要有以下變化:

(1)陸軍在各國軍隊中都佔有較大的比例,平時一般佔1/2左右,有的佔2/3以上。

(2)諸兵種合成程度愈來愈高。一些國家的陸軍,團以上各級都由步兵、裝甲(坦克)兵、炮兵和工程兵、通訊兵、化學兵(防化兵)及其他專業兵編成,營、連也向具備多種戰鬥能力的方向發展,有的還把直升機部隊、分佇列入師以上單位建制,從而提高各級獨立完成作戰任務的能力。

(3)火力不斷加強。在陸軍作戰連隊中,炮兵連已佔 1/2左右。武器效能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包括戰術核武器在內的精確制導武器、大面積殺傷武器、新型彈藥和火控裝置等的發展,加大了射程,提高了精度,增加了威力,使反坦克、防空和壓制火力都有很大加強。

(4)機動力、突擊力逐步提高。許多國家的陸軍已實現摩托化(機械化)。在陸軍部隊編成內,摩托化(機械化)步兵部隊和坦克部隊的比重逐步增大。步兵裝備了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師以下所屬火炮、導彈和工程、通訊以及運輸裝備也都逐步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空降兵、陸軍航空兵部隊增多,尤其是武裝直升機在陸軍中得到廣泛應用,陸軍的空中機動和突擊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

(5)團以下部隊、分隊的編制趨於標準化,師採取靈活組合。有的國家的陸軍對師屬各兵種部隊、分隊實行標準化的編制。根據不同需要,組合種類不同和數量不等的標準化的兵種部隊和分隊,便可編成執行不同任務的師。集團軍和軍的編成都不固定,而是根據敵情、任務、地形等因素進行編組。

(6)電子技術廣泛應用。一些國家的陸軍部隊編有雷達、電子對抗、技術偵察等部隊、分隊,越來越多地使用自動化指揮與通訊器材、電子偵察器材、夜視夜瞄器材和精確制導武器,積極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由於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技術裝備逐步增多,使陸軍在組織指揮、兵種協同和技術保障上更加複雜;部隊的行動對地形、道路和天候的依賴性更大;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後勤補給更加繁重。

參考文章

蘭州陸軍總院白癜風面板科與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