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科學技術管理
[拼音]:Zhongguo Dongnan Diqu Renlei Huashi he Jiushiqiwenhua
中國東南地區,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廣東五省範圍。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的遺存在這裡均有發現。早期以和縣人化石、中期以馬壩人化石為代表,它們在更新世人類的研究中地位均很重要。晚期的發現較多,但除長濱文化外大多數地點的材料比較零碎。
舊石器時代早期
1980~1981年在安徽省和縣發現的人頭蓋骨化石,地質時代屬中更新世。其形態和北京人較相似,但又具有某些比北京人進步的特徵,代表一種進步型別的直立人,目前認為它的系統位置可能與晚期的北京人相當。和縣人頭蓋骨是繼華北的北京人、藍田人頭蓋骨之後,在華南發現的較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其發現為研究直立人的演化和地區變異,增添了可貴的材料。
舊石器時代中期
1958年在廣東省曲江縣發現的馬壩人化石,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馬壩人頭骨兼有直立人和智人的特徵,分類上歸於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的重要環節。另外,1982年在安徽省巢縣銀山石灰岩溶洞,還發現了被稱作“巢縣人”的人類枕骨化石。
舊石器時代晚期
這一時期的人類化石地點,有江蘇省的泗洪縣下草灣和丹徒縣白龍崗山蓮花洞、浙江省的建德縣烏龜洞、臺灣省的臺南縣左鎮鄉菜寮溪、廣東省的封開縣垌中巖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靈山縣馬鞍山等。發現文化遺物的地點有江蘇省東海縣大賢莊和臺灣省臺東縣長濱鄉。
江蘇省的下草灣人化石發現於1954年,發現時已脫離了原生層位,為一右側上半段股骨,形態較現代人原始。有人認為它的時代可能屬於晚更新世。臺灣的左鎮人屬晚期智人,從1971年起,一共陸續獲得頭骨碎片7件和單個牙齒兩枚。這些材料均揀自菜寮溪河床。根據化石中氟、錳含量的分析,左鎮人生活的時代可能為距今3萬至2萬年。臺灣的長濱文化材料豐富,以小型石片石器為主,骨、角器具有一定數量。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距今1.5萬至5千年。根據對晚更新世海平面的升降變化和動、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研究得知,臺灣在當時曾經與大陸相連,人類和動物可能是從大陸遷移過去的。
儘管到目前為止,在這一地區發現的大多數地點材料比較零碎,但現有的發現擴大了人們對中國境內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分佈範圍的瞭解,併為在這一地區進一步尋找更新世人類的蹤跡提供了線索。雖然在福建省尚未發現這一時代的遺存,但永安等地的一批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展示了可能找到古人類遺存的前景。
參考書目
黃萬波、方篤生、葉永相:安徽和縣人化石及有關問題的初步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第20卷第3期,1982。
吳汝康、彭汝策:廣東韶關馬壩發現的早期古人型別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第1卷第4期,1959。
連照美:臺南縣菜寮溪的人類化石,《考古人類學刊》第42卷,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