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東征

[拼音]:Zeng-Hu Zhibing Yulu

中國近代語錄體兵書。蔡鍔輯,共12章,14000餘字。清宣統三年(1911),蔡鍔就任雲南新軍協統時,受鎮統鍾麟同委託,編“精神講話”,遂摘取曾國藩、胡林翼的論兵言論,分類編輯成此書。在每章後加評語,以闡發編者的軍事思想,目的在於厲兵秣馬,驅逐列強。1917年此書由上海振武書局刊行。1924年蔣介石將此書作為黃埔軍校教材,並增輯《治心》一章以《增補曾胡治兵語錄》出版。1943年《八路軍軍政雜誌》曾出版《增補曾胡治兵語錄白話句解》,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重印出版。

《曾胡治兵語錄》中,將材、用人、尚志、誠實、勇毅、嚴明、公正、仁愛、勤勞、和輯等前十章為治軍問題。主張選將要慎重,為將要智勇兼備,能耐勞苦,嚴明號令;練兵要嚴格,要“修養其精神、鍛鍊其體魄、嫻熟其技術”(振武書局本,下同)等。兵機、戰守兩章為戰略戰術問題,講究持重穩慎。主張“簡練慎出”,無充分準備不輕言戰。以“戰挾全力,穩紮猛打”為特點,以全軍、破敵為上,得土地、城池次之。以後發制人為主,又注意搶佔險要以求先制;重視以主待客持久待變,提出“以靜制動,以逸待勞”。戰法重奇正,認為“有正無奇,遇險而復;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故注重“拊其背、衝其腰、抄其尾。”同時,備策應,防抄襲。防守強調掌握重點,認為“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故選擇緊要必爭之地,厚集兵力,不處處設防。進攻重機宜,必審敵情、地勢,“以整攻散,以銳蹈瑕”,“臨陣分枝,不嫌其散,先期合力,必求其厚”。行止重謹慎,每住必深溝高壘,堅不可拔;戒貪小功而誤大局,強調“懸軍深入而無後繼是用兵大忌”。

曾、胡軍事思想主要是從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論兵反映了封建階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