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1
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筆者在執教的時候主要設計了三個環節來分析內容:(1)品讀概括作者心目中圓明園的藝術成就和文化地位;(2)朗讀品味作者對侵略者譴責、諷刺的情感;(3)學習作者超越個人民族身份的良心和正義感。在進行第三個環節教學的時候,生成了一段令我深思的小插曲,以下是該教學片斷的實錄:
(在分析了雨果對侵略者毀滅人類文明罪惡行徑的批判後)
師:請同學們看看,雨果是哪個國家的人?
生:法國。
師:同學們再回頭看這篇課文,有什麼新的感受?
生1:雨果很善良,能對遙遠的、落後的中國產生同情。
生2:我覺得雨果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能站出來為弱小國家伸張正義。
(見學生還沒有完全到位,進一步引導)
師:假如咱們中國人也派出一支隊伍到法國去搶了很多寶物回來,同學們是怎樣的感受?
(生竊竊私語)
師:那老師來調查一下,有沒有同學會感到那麼一絲小自豪?請舉手!
(這次舉手的人還真不少)
師:發生這種事的時候,你會像雨果一樣站出來對我們“自己人”的搶奪行為加以討伐嗎?
(生沉默)
師:假如我們中有人真的站出來討伐這種行為,你怎麼看這樣的人?
生1:我覺得我可能感情上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人,總覺得像“漢奸”。
(眾生笑)
生2:我可能在心裡佩服他,但是不會說出來。
師:那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你覺得雨果算不算一個愛國者?
(生熱烈討論)
應該說,教學進行到這一步,連我自己都沒有預想到。最後對雨果是否算愛國者的討論問題也只是順水推舟之舉,但卻給這堂課帶來了一個高潮般的尾聲。筆者的思考卻由“愛國標準問題”的討論引申出一個更具實踐意義的問題:我們的語文教育該滲透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
不可否認,語文學科在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上具有天然優勢。課文中包含的不僅有感人肺腑的愛國故事,還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大好的河山。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元素透過一篇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的文學作品來完成與學生心靈世界的融合,對學生的情感觸動效果自然遠遠高於教條化、口號式的空洞的說教。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正面提倡為主,缺少理性反思。看看我們的教材,你會發現正面宣揚愛國主義的例子佔了絕對主導。二是狹隘片面的理解。為本國利益奮鬥一定是對的,一定是高大上的,只要以此為前提,不管什麼行為都是正確的。
由於上述兩點的長期共同作用,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不足之處。從上面的教學片斷中學生的表現,我們就可以體察到這種理念的危害:對本民族的掠奪行為,或心生自豪,或保持沉默;對批判這種行為的國人要麼感情上難以接受,要麼依然做沉默的大多數。如果我們不能在學生世界觀成熟前去糾正這樣的理念,後果就會很嚴重。
令筆者感到欣慰的是,在最後的討論中,有同學已經能夠認識到像雨果這樣的人不一定就不愛國,並且舉出孫中山與清政府關係的例子加以證明。還有的同學找到了原文中“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的表述,說雨果是把統治者和人民區別開的,批評骯髒的統治者,不等於批評國家。透過討論,這堂課不僅明確了雨果作為人類共同的良知的守望者形象,還使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內涵有了新的認識。
愛國主義教育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用完整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我們的學生。具備批判思維,能理性愛國的公民群體,是這個國家得以發展、擁有自由與尊嚴的保證。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2
文寫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一事,以書信的形式憤怒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蹟圓明園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國遭受的空前劫難,表現出作家對東方藝術,對中華民族的充分尊重,這是作家的偉大之處,也是學習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
如果說這節課比較成功,那麼原因有三:
一、匯入新課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我問同學們有誰到過中國北京,如果有,請講一講那裡的名勝古蹟,這樣就有同學舉手發言講了他所見到的長城故宮等。“見過圓明園嗎?”接著同學們講了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滅的史實。這一環節實際上交代了時代背景寫作意圖對作家也做了簡單介紹,爭取了更多的教學時間。看到同學們由欣喜的眼神到嚴肅的面容,我知道他們已經步入了學習氛圍了。
二、教學目標設計合理,學習方法得當。
緊扣研討與練習進行教學,對於圓明園的讚美,課文已經一目瞭然,透過朗讀可以獨立完成。對於英法聯軍的讚美(當然我用也是反語),作者有直接抨擊他們是強盜的.,更多的用了具有諷刺意味的反語,找出運用反語的句子。因為這種修辭手法學生接觸的不多,需要同學們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師做適當點撥,說明反語的相關知識。
三、領悟作者偉大之處,比較中見真情。
中國是被掠奪的,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很自然,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敢於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抒寫自己的良知,同學們怎麼看呢?學生由“雨果很正直很勇敢說起。”最終認識到作家的博大胸懷與高尚風格。
當然,本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思想品德的挖掘只限於分析作家本人上,對於課文更深刻的內涵: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的觀念,提到的很少。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3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課堂教學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的知識;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2: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3:情感性目標:進行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1:快速閱讀,要求學生在三分鐘內讀完課文,要求學生看得快,記得準,教師三分鐘後就課文具體內容提問了十個問題。
2:展示有關圓明園的幻燈片以及一些網上下載的其他有關圖片,讓學生對圓明園有個感性的認知。
3:小組討論探究:你能夠體會到從這看似平凡的信中折射出的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嗎?指導學生反覆朗讀6—11段,然後小組討論探究,最後教師小結。
4:佈置課後作業:學過全文,請你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的感受。
我認為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與高效的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與新課改的精神,重視學生活動,重視學生個人對文字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保留了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課文直接對話。
3:設計教學環節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處處分析與無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重點環節,以點帶面。
4: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的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及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寫信的環節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應該注意。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4
1、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⑴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消化吸收,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強化了閱讀訓練。
⑵重視朗讀,以個別賽讀、教師範讀、全體齊讀等方式反覆誦讀。重視學生個人對文字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
⑶抓住重點環節以點帶面,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後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
⑷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回信”的教學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鍛鍊了積極創造與合理想象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2、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⑴課文的深度挖掘、細緻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⑵速閱讀環節的設定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節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⑶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於變化。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5
1、學生對文字的解讀,在自主與合作中完成。重視學生活動,重視學生個人對文字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充分保留了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課文直接對話。
2、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不能割裂的,所以我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及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設計給雨果寫信的環節來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加深對雨果博大胸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認識。
3、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文道統一,結合文字的實際我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們知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少年強,則中國強!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個別問題深度不夠,如圓明園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其中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剪影,學生沒有答出來,教師應再加以引導。在課堂上學生選擇的是默讀的方式,所以顯得課堂氣氛不活,影響了一些同學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