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弼千字文卷

[拼音]:Ye Shi

中國南宋思想家,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字正則,學者稱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他提倡功利之學,主張改革,歷任判官、侍郎、制置使等職。他關心社會經濟問題,對一些傳統的封建經濟觀點,進行了大膽的批判,並提出了一些適合於時代要求的觀點,其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別集》和《習學記言序目》等。

義利觀

葉適認為義和利是統一的,“稽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6773.html' target='_blank' >任薰虻酪逭唚宋抻彌橛鋃保ā迭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1674.html' target='_blank' >習學記言序目·漢書三》)。這是繼陳亮之後,對程朱學派“存天理,滅人慾”說教的尖銳批判。他也積極地為富人辯護,說“富人者,州縣之本,上下之所賴也”(《水心別集·民事下》),並主張維護富人對貧民“以功授食”的僱傭剝削關係。葉適替富人辯護的觀點,代表了自北宋即已開始的一種為新興富裕市民階層辯解的思潮。由於替富人辯護,他也反對抑制兼併,構成了他經濟思想上不同於傳統觀念的新的傾向。

土地與人口

葉適很重視農業,為了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他從時代不同和能否有利於生產的角度去考察井田制,認為井田制不但不可能恢復,也不應該恢復,原因是井田制那套灌溉設施,只是看起來壯觀,其收穫量與後世無異。宋朝有不少思想家把井田制視為理想的土地制度,而葉適並不人云亦云。他把土地問題和人口問題結合起來考慮,認為要國家強盛,必須“民多”,“民多則田墾而稅增,役眾而兵強”,但需解決“偏聚而不均”和“民雖多而不知所以用之”(《民事中》)的問題。他要求封建國家給人民以更多的生產門路,把閩浙的多餘人口移到荊楚去墾闢荒地,使他們都能自食其力。

批判“抑末厚本”

適應南宋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的趨勢,葉適大膽地提出了士農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後治化興,抑末厚本,非正論也”《習學記言序目·史記一》的觀點,主張應讓一部分有才能的工商業者和士人一樣受到擢用。對所有打擊商賈的主張,他都持批判態度,認為富商大賈分享國家“開闔、斂散、輕重之權”《水心別集·財計上》,由來已久,不可遽然取消,倒是應該更多地去發揮他們的作用。

財政

為了抗金復國,葉適十分重視“理財”。他認為周朝衰敗以後,歷代的理財實際上都是“聚斂”。所謂什一之稅,也並非“中正之制”《習學記言序目·周禮》。正確的理財,應該是“以天下之財與天下共理之”,保證人民都有“衣食之具”,而不應該“合天下奉一君”。他指出,理財要以發展農業生產為基礎,國家收支要有常數。他建議減輕總制錢之半,廢除和買、折帛,降低茶鹽專賣收入,並改“以稅養兵”為“以田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