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限額

[拼音]:Zhongya jiushiqi Shidai kaogu

[英文]:Central Asia in the Palaeolithic

這裡所說的中亞,指蘇聯境內的中亞細亞和阿富汗,前者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加盟共和國的全部和哈薩克加盟共和國的南部地區。這一地區舊石器時代(見史前考古學)的考古工作以前做得不多。近30年來,找到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各個時期的遺存。1938年,在烏茲別克的捷希克塔什發現了著名的早期智人幼童化石。60年代起在這一地區進行了有計劃的調查和發掘,發表了許多專著和論文。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材料不多,僅發現一些類似於南亞索安文化(見南亞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礫石和石片工具,年代在距今20萬至13萬年之間。舊石器時代中期存在一種進步的以莫斯特型別石器為特徵的石片文化,年代大約距今6萬年,在個別遺址還發現了早期智人化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較少,仍然保留著中期石片文化的特徵,開始出現石葉工具,這一階段沒有年代測定資料。

舊石器時代早期

這一時期的發現,主要有卡拉套I和拉庫蒂I遺址,還有一些地表採集物。

卡拉套遺址的石製品發現於地表64米以下的第 6條古土壤中,共有200餘件石製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為變質岩。石器型別有用礫石和石片製作的粗大的單面砍斫器和留有大部分石皮的刮削器。大部分石製品沒有第二步加工痕跡,個別石片顯示出一種原始勒瓦婁哇打片技術的面貌。據熱釋光斷代,文化層年代的上下界分別為距今210000±36000年和距今194000±32000年。

拉庫蒂遺址位於卡拉套遺址以東250公里,石製品出自地表以下63米的黃土層中。打片技術要比卡拉套遺址的進步,利用單面和多面石核打製石片。有跡象表明已採用勒瓦婁哇的打片技術。石器型別有比較規整的砍斫器和一些鋸齒狀工具。熱釋光斷代為距今13萬年。

這一時期從文化關係上雖然看不出與東亞、東南亞的舊石器有直接聯絡,但其特點明顯接近東南亞而不是西方。至於一些原始勒瓦婁哇技術的打片方法,據認為是從當地文化演化來的。

舊石器時代中期

共發現和發掘了這一時期的遺址78個,主要分佈於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等地區, 年代為維爾姆冰期的前半期,距今約6萬年。這一階段的文化總的以歐洲的莫斯特文化命名,根據地區性的差異又分為4個型別:

(1)勒瓦婁哇型別:以單面和多面石核、三角形和四邊形石片為特點,石片僅作簡單修理,工具型別不明顯。

(2)勒瓦婁哇-莫斯特型別:與勒瓦婁哇型別有共同點。有盤狀石核、勒瓦婁哇石片和類似於用莫斯特技術加工的石片工具。

(3)典型莫斯特型別:以各種型別的刮削器、尖狀器和莫斯特尖狀器為主要成分,與歐洲莫斯特文化較為接近。著名的捷希克塔什洞穴遺址的文化便歸於此類。該洞穴寬20米,深21米,人類居住的時間相當長。用矽質灰巖製作石器,狩獵的物件主要是山羊,還發現了野豬、馬、鹿、豹和飛禽的化石。發現有爐灶遺蹟和用獸皮縫製衣服的證據。最令人注目的是一個八、九歲早期智人幼童的墓葬,遺骸周圍放著幾隻大山羊角、一些石器和動物化石。

(4)索安傳統的莫斯特型別:礫石工具比例大,有較精緻的莫斯特尖狀器、刮削器和大量簡單修理刃緣的工具,不見有勒瓦婁哇技術。

有一些中期文化顯示出晚期文化的特徵,出現了石葉、雕刻器和端刮器。總的來說中期文化延續的時間要比西亞和歐洲的長,大約一直到2.5萬到2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晚期

這一時期以舒格諾烏和撒馬爾罕遺址及近30個採集地點為代表,時代為維爾姆冰期後半期,石葉和端刮器是這一時期文化的主要特徵。

舒格諾烏遺址位於塔吉克地區亞克蘇河畔的高出河面50米的階地上,海拔2000米。在12米厚的黃土堆積中有5條平均厚0.2~0.4米的文化層,其中出有大量的稜柱狀石核和石葉、莫斯特型工具以及刮削器、端刮器和尖狀器。動物化石有馬、野牛、綿羊、山羊和土撥鼠。根據孢粉分析,當時的氣候與今天的乾熱氣候相似。

撒馬爾罕遺址位於共青團員湖附近。在晚更新世的坡積物中發現了大致屬於同一時期的 3個居住層。共出土7000多件石製品,包括莫斯特型的石片、石葉、尖狀器、砍斫器,以及一些典型的晚期石製品,後者有小石葉、細石葉端刮器和半月形刮削器。動物化石有駱駝、野牛和鹿。還發現了晚期智人的兩塊下頜骨殘片和兩顆牙齒。有人認為撒馬爾罕遺址與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同類遺存相似,年代大致為距今2萬~1.5萬年。

參考書目

V.A.Ranov and R.S.Davis,Toward a New Outlineof the Soviet Central Asian Paleolithic Current Anthropology,vol.2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