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秦宮殿遺址
[拼音]:minzu jiefang yundong
[英文]: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一切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爭取民族解放,維護民族獨立的革命運動。亦稱“民族民主運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世界已被英、法、俄、德、美、日、比利時、荷蘭等國分割完畢。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成了帝國主義的商品市場、投資場所、原料產地、農業附庸和軍事基地。這時,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劃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掠奪和剝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經濟發展停滯,人民生活極端困苦。帝國主義同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成為當代的基本矛盾之一。於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便成為帝國主義時代一股強大的歷史潮流。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覺醒,使民族問題從歐洲反對民族壓迫的國內問題變為各被壓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從帝國主義壓迫下解放出來的國際問題,即民族殖民地問題。在十月革命影響和共產國際的推動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先後建立了共產黨,建成了反帝民族統一戰線。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席捲全球,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危機已經開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的勝利,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危機,加速了殖民體系瓦解的程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有兩個特點:
(1)反帝國主義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武裝鬥爭此起彼伏。在亞洲,朝鮮人民和越南人民分別取得了抗美救國戰爭和抗法、抗美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非洲,埃及人民取得了反對英、法、以色列侵略戰爭的勝利,收回了蘇伊士運河主權;20世紀50年代上半期,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肯亞、喀麥隆等國人民先後展開了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暴力行動和武裝鬥爭。在拉丁美洲,古巴、尼加拉瓜通過武裝鬥爭贏得了獨立,巴拿馬、多明尼加等國人民掀起了群眾性的反美愛國鬥爭。
(2)出現了被壓迫民族團結合作,共同對付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新局面。1955年萬隆會議有力地推動了亞洲、非洲人民反對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鬥爭,促進了亞非國家間的友好合作。60年代以來,出現了許多由被壓迫民族組成的地區性、洲際性和國際性的組織,如不結盟運動、七十七國集團、非洲國家統一組織、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安第斯條約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在民族解放運動強大聲勢的壓力下,帝國主義國家被迫作出某些讓步。到1984年底,全世界已有獨立國家170個。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迫使帝國主義採用比較間接和隱蔽的形式來進行經濟掠奪、政治控制和軍事擴張。當前,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已經進入以發展民族經濟來鞏固政治獨立的歷史新階段。他們面臨的新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維護政治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爭取經濟獨立。不取得經濟獨立,不僅政治獨立沒有保證,而且難以擺脫繼續遭受國際資本剝削的命運。過去的壓迫民族同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今天變成了政治上獨立而在經濟上不發達的國家同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之間的矛盾。當前經濟上不發達的國家不僅要反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剝削,而且要打破由於壟斷資本的發展而形成的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70年代以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經濟不發達國家在石油、資源、領海等問題上開展的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鬥爭以及1982年初召開的“南南合作”會議,充分表現了第三世界國家力求擺脫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控制,加強聯合,促進發展的願望。
民族解放運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最後結局取決於佔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被壓迫民族的革命鬥爭,無產階級對民族解放運動採取積極支援態度。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如不積極支援被壓迫民族的鬥爭,它自身就不能擺脫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剝削。被壓迫民族中的無產階級應高舉民族解放的旗幟,站在反帝鬥爭的最前列,發展自己的力量,爭取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並準備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也積極支援和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否則社會主義勝利成果就難以鞏固。當然勝利了的無產階級不能強迫任何異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們造福的辦法,否則就會斷送自己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