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新樂遺址旅遊導遊介紹詞
瀋陽新樂遺址旅遊導遊介紹詞
七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發現沿瀋陽市北郊西起塔灣,東至東陵天拄山的黃土崗上有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遺物。1973年6月又發現了五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在新樂電工廠家屬宿舍院發現了厚到一二米的文化堆積,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曾在此居住過。在挖掘中發現了大量文物。這些文物經過整理研究,具有獨特風格,構成了一個獨立的文化體系,被命名為“新樂文化”。因此,把這次重大發現地稱做新樂遺址,並在此修建了展覽館,稱這些原始人為“瀋陽新樂人”。
(觀看牆上的這帽璧畫)這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瀋陽新樂人的一幅生活畫卷。請看中間部分,下面是一個三角形和一隻大鵬鳥。這是瀋陽新樂人房屋的屋頂和崇拜的圖騰,一會兒我們會看到製成的木雕藝術品。中間部分是小孩和女人,周圍是一群跳動的人們。它說明瀋陽新樂人生活的這個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看左邊一男人在拉弓射箭,一男人手捧著一團火,一男子在石頭上磨製著石器,還有兩個女人,一個梳妝打扮,一個肩上扛著陶罐在行走,這標誌著新的時代已經開始了。請看左邊是清一色的女子,一個小孩拿著自己採到的果子給正在用石棒在石磨上磨米的母親看,她的身旁一個女子用泥做著陶罐,另一邊,一女子左手高舉一個我們剛才門前看的那個木雕藝術品一一圖騰。在她的身邊有一個女子扛著一捆黍。那綠的是草地和森林。請看最後這一條淺藍的地方,這是一條大河,它就是瀋陽渾河的古河道。古代,人們以河為界南為陰,北為陽。瀋州在渾河北岸,故稱為瀋陽。這也是瀋陽這個名字的來歷。河的上方是碧藍的夭空,鳥兒在飛翔,森林樹木茂盛,空氣溫潤新鮮。河面上碧波盪漾,人們過著幸福芙滿的生活。
展廳共分兩部分,第一展廳展出的是新石器時代瀋陽人的下層文化。第二展廳展出的新石器時期瀋陽人的中下層文化。先看一展廳,這裡展出的是距今6800年至7200年的下層文化,它們與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一樣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骨針、細石器、網墜、玉器、在原始社會玉器除了用來做工具以外,還用來做裝飾品,在門前的雕像上那個女人脖子上的項鍊,手腕上的手鍊,其中就有玉珠。而細石器的出現又標誌著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到來。那些是陶器。呈紅褐色全都是手工製品。最大的有四五十釐米高,全身有壓紋,劃紋、“之”字紋。它與河北武安、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文化有著承接關係。進一步說明了新樂氏族社會已進入到繁榮時期。因而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期,瀋陽新樂文化並不落後於中原文化。相反有些地方還要比中原早許多年,如這裡出土的石制斜口器,是移植火種和去穀皮殼用的,各位看它還像什麼?一會我們還會在北區見到它。這些都是三足器。因為它有三條腿實心的叫鼎,三條腿空心的叫 ,底部有許多小孔,可以透蒸汽,在它的上面可以放食物蒸,好象現在的蒸鍋,它叫做甑。 上加甑的這個就叫 。它是專門用來蒸食用的.,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有了蒸食的習慣了。請看,這是炭化穀物、石墨,據考古專家發現,就在這塊石墨上面有原始人的唇印,據分析,這些石墨可能是用來做化妝塗料用的,也可能是畫筆,這些是煤精製品。有煤精球、小碗、耳擋、煤精泡。煤精又叫燭煤是煤的一種。它主要產在遼寧的撫順。它烏黑髮亮,晶瑩可愛,而且硬度高於煤,細膩又無雜質,用它做雕刻術品還是在近代,我們今天能夠看以7200年前的煤精雕刻藝術品,說明我們的祖先善於發明創造,就地取材,顯示了遼寧和瀋陽地方的獨特之處。並將我國的煤雕歷史提前了七幹多年。這個發現,在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也說明新樂原始人對美已有很高的追求。它是一件木雕,那是放大後影印的圖案。它的形狀似大鳥,方才我們在展廳前群雕上看到了它。在進門的走廊裡又看到了它,它與莊子《逍遙遊》中神話提到的大鳥相符。它頭大尾長,形體渾厚,威嚴。大嘴象徵氣吞山河之勢,背長使人有“鵬之背不知幾幹裡”之感。是原始新樂人的圖騰一一一隻大鵬鳥。雕刻的手法流暢,細膩,連鳥身上的羽毛都可以看得清楚。在7200年前有這祥精湛的雕刻藝術,這個驚人的發現在中國和世異考古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